第02版:要闻

陕西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呼吁拯救西安鼓乐

保护“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本报讯(记者 路强)“西安鼓乐由唐朝开始,已流传1300余年,具有文字记录乐谱口口相传的曲目约为1000余首,是我国境内迄今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器乐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中国古代的交响乐’。”8月9日,在陕西省政协编发的社情民意信息中,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疾呼:拯救西安鼓乐。

据介绍,西安鼓乐是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和吹奏乐混合演奏的大型器乐乐种,目前主要流传于西安及周边的长安、周至、蓝田等地。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但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中,西安鼓乐赖以生存的民间人文环境,如民间庙会等正逐步消失。通过深入调研分析,陕西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认为,西安鼓乐保护传承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长远性保护措施,深入挖掘和研究不足;推广普及不够,文化旅游融合互动创新手段缺乏,民众缺乏了解和认知,需求市场日渐萎缩。

此外,西安鼓乐民间乐团一般由20-30人组成,人员较多,需要较大排练场地,然而目前鼓乐团基础设施不健全,无排练、传习场所,在传承人家中进行排练成为常态。同时,专业技能、组合演奏技能全面的青年人渴望能成为省或市的“代表性传承人”,但因名额和年龄限制严苛,其愿望难以达成,也成为乐团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对此,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建议,制定保护传承措施,建立研究机构,研究挖掘文化内涵、地域文化背景、鼓乐与民俗的关系、历史文化价值,准确清晰定位,为保护传承提供基础;加大宣传、推广和普及力度,使民众了解和认知,推进西安鼓乐与文旅深度结合,与民俗文化紧密结合;设立专项资金,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扶持力度;推进西安鼓乐博物馆、传习所和研习基地建设,开设项目展览、演艺展示、活态传承、技能培训等项目功能,搭建保护、保存、利用、交流新平台,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出台人才保护政策,支持“非遗”保护传承人群体合理诉求,增设相关资质考核与资格考试,以确定“非遗”保护传承人资质和专业资格。

2021-08-10 路强 陕西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呼吁拯救西安鼓乐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0771.html 1 保护“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10,77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