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硕
这两天,一则消息引起了网友们的“围观”——我国藏羚羊数量已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不足7万只,增加至目前约30万只,藏羚羊保护级别从濒危物种降级为近危物种。
联想起此前我国公布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将其受威胁程度降为了“易危”,有人以为藏羚羊是在大熊猫之后跟着“降级”。
事实上,早在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就宣布,将藏羚羊的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近危”。
不过,对于我国动物保护事业而言,不管什么时候,动物受威胁程度降级了就该高兴。而且专家们提醒,“国宝”们被官宣“降级”是指受威胁程度变了,并不意味着保护力度变化。大熊猫和藏羚羊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让我们借此时机再去了解一下这个高原精灵——
藏羚羊,分布栖息于我国新疆的阿尔金山、西藏羌塘以及青海的曲麻河等地区,是青藏高原的基础物种,也是青藏高原动物的典型代表。作为一个生物链当中的基础物种,藏羚羊是构成青藏高原自然生态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藏羚羊曾因市场对藏羚羊绒披肩(沙图什)需求旺盛一度面临盗猎威胁。根据一位在青藏高原从事野生动物研究的资深专家估计,1995年,中国藏羚羊总数已急剧下降至5万-7.5万头左右。
为加强对藏羚羊的保护,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多措并举,严厉打击盗猎等犯罪活动,并在藏羚羊重要分布区先后划建了多个自然保护区,成立了专门保护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定期巡山并对藏羚羊种群活动实时监测。
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设立,生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这些区域的生态更加变绿变好,已连续10多年实现“零盗猎”。
按照藏羚羊的生活习性,每年5月至7月,雌性藏羚羊会迁徙到可可西里卓乃湖等待产仔;产仔结束后,8月,会带着幼仔陆续返回原栖息地。近年来,为保护这些“高原精灵”顺利产仔、平安“回家”,在藏羚羊迁徙必经的青藏铁路、青藏公路附近,三江源国家公园多个保护站采取了暂时交通管制、禁止鸣笛等措施,让藏羚羊在迁徙途中尽量不受人类干扰。
工作人员也会在4月下旬起就开始在藏羚羊迁徙通道附近加强巡护保障,比如会在野外搜寻施救、接受喂养一批小藏羚,通过野化训练后再放归大自然。
此外,为更好地了解藏羚羊迁徙、繁衍等生存状况,2018年以来,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建设了“生态之窗”远程网络视频观测系统。通过摄像头,人们可以在千里之外实时观测藏羚羊的迁徙情况。
这两天,藏羚羊一年一度的“返乡”大潮已经拉开序幕,规模巨大的回迁羊群场面极为震撼。
虽然为这些保护成就感到欣喜,但专家们指出,藏羚羊保护仍然任重道远。
据了解,随着牧场面积扩大,藏羚羊优质栖息地的情况变得更为复杂,产生了与牲畜争食草场的冲突;草场网围栏对藏羚羊也造成一些影响;并且近年来进藏旅游不断升温,使野生动物受伤害的风险日渐增长;加之目前保护区还存在管护力量薄弱、缺乏齐备的管护设施和充足的资金等,保护压力依然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