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意周刊

“惠民惠农补贴”缘何成了“唐僧肉”

胡建兵

2021年6月开始,湖南省纪委监委部署开展为期半年的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问题专项监督检查,通报了7起典型案例。这7起典型案例反映出党员干部在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管理过程中,有的履职不力,监管不到位;有的违规操作,改变资金用途;有的搞“微腐败”,虚报套取、非法侵占等。(8月11日中新网)

本来是惠民惠农的财政补贴资金,反而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唐僧肉”。近年来,惠民惠农财政补贴涉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各项补贴,特别是扶贫涉农资金堪称农民的“救命钱”,然而随着各类惠农惠民资金拨付力度不断加大,这些“救命钱”却成为一些基层干部渔利的目标。厕所改造里面能生财,病死猪肉可圈钱,死人常领低保金,水利工程是财源……有的通过编造资料、虚报土地面积套取补贴;有的通过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用于补贴其行政运行费用;更有甚者,连已经死去多年的困难补助对象都不放过。

如龙山县红岩溪中心林业管理站原站长田吉龙侵占退耕还林补助资金8900元用于个人开支;邵阳县塘田市镇肖八村党支部村委会违规拆分低保金4.66万元;娄底市娄星区杉山镇高坪村委会原主任贺世华套取家庭农场补贴专项资金3.92万元;沅陵县北溶乡朱红溪村党支部村委会违规账外使用护林员管护费18.26万元……

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是扶贫涉农资金的支付、管理上存在不少漏洞。随着国家对农村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基层农业管理部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手中的权力也不断增大,而相对应的监督却没有跟上,部门内部不敢监督,上级监督又流于形式。一些监督机构成了“不下轿”的“钦差大臣”,有的资金审批发放部门成了闪转腾挪的中介。为了套取补贴,有人花钱租羊成养殖大户,有的猪倌办酒厂变身企业家,有的购买专利变成“科技能人”。

政策性腐败是指在制定、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过程中,借政策之名假公济私,将政策异化成谋利平台的腐败行为或腐败现象。当前,违规性腐败的空间在缩减,而政策性腐败势头在上升,尤其是涉农领域。由于这些腐败有政策作依附,更具伪装性,成了“能摆上台面的腐败”。

补贴本无罪,但不能成为一些人嘴边的“唐僧肉”。除了严明法纪,加强相关人员的监管,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之外。最关键的是各种补贴发放必须公开化、透明化,从源头上加以有效防范、堵塞漏洞,不给一些人权力寻租的机会。

2021-08-16 胡建兵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1107.html 1 “惠民惠农补贴”缘何成了“唐僧肉” 11,10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