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磊
河南省濮阳县城关镇东关小学,上小学六年级的小远(化名)刚转学到张永霞老师所在班级时,因患有夜尿症,身上总散发出一股不太好闻的味道。小远害怕被同学们嘲笑,一点点地封闭了自己。直到上了心智素养课《接纳别人的不完美》这一课,同学们渐渐不再嫌弃小远,愿意和他一起玩。冬天看到小远洗床单冻得小手通红,同学们还会主动跑过来帮他。
“心智素养课程给孩子们带来力量,让他们学会了接纳,学会了相互关心。”张永霞在“脆弱与韧性:如何让乡村儿童免于心理危机”主题媒体研讨会上分享了这一案例。由好公益平台、广东省日慈公益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本次研讨会上,与会者均认为,公益机构可通过专业手段呵护乡村儿童心理健康,进而为其成长提供帮助。
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更需呵护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达24.6%。随着学生年级升高,抑郁程度呈上升趋势。在乡村地区,因家庭教育缺位、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普遍缺乏心理相关的知识方法,乡村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缺乏关怀和引导,心理健康更需呵护。
相关调研指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更加突出,表现出更强的孤独感、更高的抑郁水平、较低的自尊水平等。广东省日慈公益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在访谈乡村教师时发现,教师往往对乡村儿童的心理状态感到忧虑,在预防和干预方面颇感无力。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吴帆说:“看待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时,切忌对乡村儿童污名化和标签化。”
吴帆特别强调,心理健康问题在儿童群体中呈正态分布,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天然就比城镇儿童更严重,而是他们处于一个风险因素相对更高且保护更不足的环境中。“因此,乡村儿童的心理弹性也就是抗逆力可能更薄弱。”
吴帆说,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精神障碍,心理健康是一个谱系,具有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在行为发展、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上,可能会有不同的劣势和表现。
她强调,应重视加大对儿童心理问题的预防性干预,重视对儿童、家庭和社区的赋能,建议构建包含国家、社会、社区、医院、学校、家庭、个人在内的心理健康保障系统,构建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机制,促进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早期识别、诊断与治疗。
专业课程可提升心理抗逆力
广东省日慈公益基金会自2016年起为乡村儿童研发、提供心智素养课程,从预防视角减低乡村儿童的心理风险。
该基金会的“心灵魔法学院”项目基于社会情感学习和积极心理学,自主研发设计了一套适合6—16岁青少年儿童的心智素养教育课程,并通过赋能教师为乡村儿童每学期开展8—10节心理活动课。
课程注重平等、尊重、倾听。孩子们上了心智素养课后,在自尊、情绪智力还有同伴关系这3个维度上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受到情感伤害的孩子心结打开,重新找回学习动力,融入班级;缺乏自信的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变得自信开朗;个性顽劣的学生懂得遵守纪律、管理情绪,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截至今年6月,广东省日慈公益基金会的心智素养课程已覆盖全国30个省份的1300多所学校,累计服务超24万名乡村孩子,共有3600多名乡村教师参与项目。
广东省日慈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真认为,应采用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尽早对青少年儿童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预防。“当孩子们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和心理抗逆力得到提升,哪怕遇到困境,他们也能比较平稳地度过。”
自2019年8月起,该基金会与陕西省泾阳县合作,在全县中小学5—8年级的学生中开展心智素养课程。“许多学生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领导力、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且更有自我价值感与归属感。”泾阳县教育局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高文明说。
公益机构大有可为
在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的支持下,广东省日慈公益基金会推出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公益领域扫描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虽起步较晚,但已经从无到有地逐步发展起来。
近年来关注乡村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公益机构数量逐渐增加。调研团队成员付琳赟介绍,该报告对24家公益组织开展的27个儿童心理健康相关公益项目进行了调研和访谈,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当前我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公益发展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2020年项目支出超过100万元的只有5个;心理课程、教师培训、教师心理支持、个案干预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是公益组织目前采用的最常见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解决方案。
张永霞的体会是,乡村儿童相对安全感较弱,然而另一面,他们非常渴望被关注,有时候只需要老师的一个温暖眼神,孩子们就会高兴半天。然而,乡村教师在解决孩子们面临的心理问题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缺少专业方法,而有了心智素养课程后,“除了同事之间的讨论,我们也会通过项目小程序,线上寻求帮助。”
高文明认为,在乡村地区开展心理健康相关课程最主要的挑战就是师资力量不足,为此,泾阳县教育局在引入心智素养课程时,提出的诉求是搭建起教师培训体系,此后的项目实施也产生了实效。
吴帆则指出,我国儿童心理健康的专业化服务从无到有,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公益项目在资金筹措方面面临挑战,从预防角度出发、以证据为本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都非常强的心理健康课程较少。吴帆建议,公益组织怀着一腔热血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识别并统筹利益相关方的不同诉求,聚合力量把项目开展好。
作为探路者,广东省日慈公益基金会正在尝试创新。张真介绍:“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与县级教育部门合作探索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在地方上形成生态,让各方都能够参与进来,找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这时,我们也就做好了撤出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