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调查研究

让“菜篮子”拎得更放心

——全国政协“推进重点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先行先试”重点提案督办调研综述

调研组在天津库天下友谊菜市场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信息化建设工作

王静委员在提案办理协商会上现场做实验

文/图 本报记者 罗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问题,是底线要求。安全农产品和食品,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但归根到底是产出来的,要加强源头治理,健全监管体制,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我们迎来又一个历史性时刻——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站在新起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国家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世界上没有先例。如何立足国情,摸索研究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全国政协高度关注这项工作,委员们连续多年提交提案建言献策。7月14日至16日,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支树平率调研组就“推进重点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先行先试”重点提案督办赴京津冀开展调研,并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邀请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商务部、财政部等提案承办单位以及北京、天津、河北、上海、福建、广东等地有关部门同志参会。同时,这场会议被列为全国政协机关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之一。

■ 聚合力——

加强部门协作和区域联动

7月15日,在天津劝宝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调研组察看了“韭状元”的种植、使用农药、销售、检验等情况。

陈因委员拿出手机扫描了一袋韭菜包装上的二维码,链接页面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包括产品的基本信息(产品名称、收获时间、质检情况、追溯码等)和主体信息(联系人、联系方式等),与韭菜包装上的“天津市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内容一致。

这批韭菜正准备运往北京的商超。据该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一期项目于2015年9月通过无公害论证,依托九州生鲜采购联盟,产品顺利进入京客隆、首航等京津冀各大超市,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收益。”同样,在河北康达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和天津市广源畜禽养殖有限公司,调研组了解到,其产品畅销京津冀市场。

起初,这些商家并没有想到——通过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全程可追溯能力,不仅让消费者买得明白,吃得放心,还开拓了市场,赢得了信誉。

据介绍,京津冀三地共同确定了互认的产地证明、购货凭证、自检合格报告等凭证样式,在第三方检测机构、市场自检室检测设备、检测方法、检测标准等方面达成统一共识,避免了各环节的重复检测,减少了食用农产品在三地流通的时间成本,实现顺畅有序衔接。

调研过程中,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有关同志纷纷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动三地加强食品安全区域协作,完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产销衔接机制,进一步强化三地在食用农产品追溯领域的沟通协作,坚持全城联动,共治共享,不断提升京津冀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其实,早在2017年11月,京津冀三地人民政府就签订了《共建“京津冀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合作协议》,组建三省(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至今,三地不断深化食用农产品质量提升、联合检查、检验检测与风险交流、应急处置、案件调查等方面联动协作,协同推进。

诚如宋建朝委员、刘昕委员在《关于推进重点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先行先试的提案》中所指出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基础设施健全、管理理念先进、人民群众生活质量高,是城市建设、社会治理和政策探索实施的先行者,具备开展农产品追溯先行先试工作的现实基础和条件。”

一路走一路看,调研组认为,进一步扩大先行先试范围,有助于巩固和推广追溯工作成果,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农产品可追溯提供更多示范样板和先进经验。

从全国来看,产地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推广应用继续稳步发展,地方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继续深入推进,农产品追溯典型初现规模。

部门协同和市场化推动机制也有积极进展。最近,农业农村部正在修订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办法(试行)》及配套制度,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设计提出的统一的农产品追溯基础信息指标和追溯标签得到大家认可。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查验要求的通知》后,农业农村部及时组织了宣传,公开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给予配合,共同推动农产品追溯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相衔接的机制早日建成。

当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涉及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商务、财政等多部门,全链条环节复杂,堵点较多,体制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先行先试工作面临着一些实际困难。

对此,支树平建议进一步理顺相关部门在食用农产品分段管理中的职能划定,推动追溯管理与市场准入相衔接;制定统一的追溯平台技术标准,推动部门间平台对接,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全程追溯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做好中央与地方追溯平台对接,解决农产品跨省追溯问题。

他呼吁推进重点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先行先试要有创新作为,注意三个结合——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坚持归口管理与协同推进相结合,更好发挥我国政治制度优势,形成推进追溯管理的强大合力。

■ 抓关键——

建立产地与市场衔接机制

7月14日,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调研组注意到了牛羊肉产品追溯码标识牌的特殊之处——不仅具有唯一性、防伪性,还具有防拆性,悬挂于牛羊肉不易切割部位,须经破坏方可摘除,为屠宰企业在京销售牛羊肉产品提供了全程追溯标识。

“此项工作经验已经农业农村部转化为塑料卡环式检疫验讫标志代替检验检疫印章试点工作,并于2019年要求全国启用。”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同志介绍,北京市积极指导和支持市场开办者和屠宰企业共同探索开展牛羊肉产品追溯码管理。追溯码标识牌上的内容主要有信息数字符、屠宰企业名称、生产日期等。其中,信息数字符可以溯源产品活畜养殖场(户)、牛羊耳标号、活畜检验检疫、屠宰时间等信息。

食用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批发市场是关键一环。有统计显示,70%的食用农产品经由批发市场进入市场流通,进而流入千家万户。

提案办理协商会上,调研组了解到,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建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相衔接的机制,确保监管工作发挥应有实效——

天津市以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为核心内容,在产地准出方面,督促生产者主动规范出具合格证,截至目前已发放纸质和电子合格证391万张;在市场准入方面,坚持“源头原票、批发出票、下游凭票、终端存票”,落实对入场销售者“索证索票”的法定要求。

河北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应用,提升线上线下协同监管能力;在落实农业农村部追溯“四挂钩”意见基础上,拓展“挂钩”范围;全域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以追溯凭证为载体,构建农产品监管无缝衔接机制。

广东省大力开展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所有涉农县实现全覆盖;探索开展“合格证溯源+保险”试点,消费者和企业得到双重保障;强化龙头企业和品牌农产品追溯应用,示范带动提升追溯水平;开展全程追溯试点,推进“一个标签、一个二维码”全程追溯管理。

……

调研组认为,这些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值得好好总结梳理,推而广之,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水平全面提升。

同时,调研组了解到,在实际工作中,食用农产品入市凭证索取和查验存在困难。原因主要包括:一是我国农业生产仍以小规模农户为主,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范围仅包括规模化生产主体,市场流通中能够看到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不多。二是大部分农批市场已经建立实施食用农产品入市查验制度,但对入市凭证的查验仅停留在“有没有”,难以确定“真不真”。

调研过程中,委员们的确发现了一些这方面的问题。比如,超市里有的蔬菜包装上的二维码,点开链接却并无有效信息。再比如,批发市场上一些不同产地的产品的产地证明手写字体相同,甚至填表时间也一样,其真实性值得怀疑。

“要按照‘四个最严’要求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形成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法制化水平。”刘昕建议,加快制定一批追溯管理技术规范和农产品质量标准,配套建立健全操作性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及制度,以及相关的实施细则;将生物可降解地膜研发列为“十四五”重点工作,推进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顺利实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宋建朝认为,农业农村部门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为农产品入市索证、产品追溯、把好质量安全关提供了有效载体,特别是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小农户生产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将合格证作为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凭证,入市必检;同时,建议农业农村部将合格证制度由单纯承诺制改为承诺制与证明制并存。即:入市农产品在生产主体出具合格证,承诺其农产品安全的同时,必须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证明。”他呼吁,要努力提高“证”的质量,严格“证”的管理,方便“证”的查询,扩大“证”的宣传。

■ 促创新——

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监管水平

7月16日,在提案办理协商会上,王静委员做了一个实验:将两杯茶水中的一杯添加3种农药,然后用两个滴管分别取茶水样品滴入6孔样品池中各2-3滴,在6份样品中分别放入有条形码的农药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5分钟后取试纸条放于6通道阵列托盘上,用安装有App小程序的智能手机拍照上传图片,即刻便在手机上显示出检测结果——3份阳性,3份阴性。

这是一种快速筛查方法。王静说:“这个6通道阵列托盘有平衡光的功能,可克服环境光的影响,实现高通量检测。传统的检测,或肉眼或用读卡仪读取试纸条,读卡仪价值2000元-3万元不等,且一次只能读取一个试纸条,肉眼读取还容易误判。现在,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突飞猛进,类似的小程序里嵌入了更多功能,不仅可以直接用手机图像识别,还能实现快速便捷的各类数据分析分享。”

调研过程中,王静多次询问商超、批发市场、种植基地等地有关同志对新的快检手段的需求,并一一记录下来。她呼吁,要更多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推进追溯体系信息化建设,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监管水平。

2017年2月,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目录管理制度、完善追溯标准体系、健全认证认可制度、推进追溯体系互联互通、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强化追溯信用监管等方面的基本任务,加强顶层设计。

调研组了解到,提案承办单位近年来一直在持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信息化建设工作——

农业农村部建设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截至6月30日,平台上注册监管、检测、执法机构7783家,登记生产经营主体26.03万家。国家平台与28个省级平台和农垦行业平台实现了对接,基本实现业务互融、数据共享,年底计划达到40万家注册规模。今年以来,国家平台生产经营主体月均增加5000多个,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引导推进农批市场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并进一步提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引导辖区内交易量较大和辐射范围较广的农批市场率先实施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实现场内销售的食用农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信息真实、查询便捷。

商务部对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进行架构升级,优化平台功能,完善与省市系统对接,协调推进共享追溯管理数据,对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形成有力支持。

财政部持续通过部门预算安排资金,支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稳定运行;通过服务业发展资金,支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和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

走到百姓身边,调研组感受到了这些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给大家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

一走进天津库天下友谊菜市场,调研组就被一块大屏幕吸引:市场的食品安全信息及追溯信息公示平台,滚动显示着采样时间、摊位号、经营户、样品名称、检测项目和检测结果等信息。该市场设立摊位近120个,辐射周边10多个社区,服务周边近15万居民。近两年,采用“互联网+智慧化”构建“智慧市场”,解决了肉菜溯源等问题,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京津冀三地均已建成进口冷链食品信息化追溯平台,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效科技支撑。其中,北京市于2020年11月1日正式上线北京市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对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等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开展电子追溯管理,收获良好社会反响。

目前,农业农村部已与国内20多家大型商超、电商建立了合作机制或工作联系,着力推动产销对接、信息共享等。去年,以办公厅文形式发函教育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商请将产地农产品追溯信息纳入教育部门“互联网+”行动中,以保障重点人群——2.89亿在校学生的食品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调研组认为,产地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已有一定基础,还要加强追溯信息利用,加强市场转化,实现真正的全程追溯。

调研组呼吁,推进重点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先行先试,关键还是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协同配合和持之以恒的推进,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加大支持力度。同时,要加强宣传,提高农产品生产主体对追溯管理的认识,动员消费者广泛参与追溯工作。

2021-08-20 罗韦 ——全国政协“推进重点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先行先试”重点提案督办调研综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1376.html 1 让“菜篮子”拎得更放心 11,37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