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在2021年6月10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四个“家训传统”赫然在榜(规约习俗类),其中就包括“德安义门陈家训传统”。江西省九江市(古称江州)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陈姓一族,从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陈旺移家至九江郡蒲塘场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即今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开始,到北宋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义门陈氏奉旨分家,历经332年、15代不分家、高峰时期人数多达3900多口。唐中和四年(884年)唐僖宗首旌“义门陈氏”,后又屡朝旌表,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朱熹等名儒也大加褒赞,“义门陈”遂名传天下。
义门陈氏创立了“至公无私”的管理体制,出现了“室无私财,厨无别爨”“八百头牛耕日月,三千灯火读文章”之盛况;开办了我国最早的民办高等学校“东佳书院”,不少江南名士皆肆业于其家,所藏书帖号称天下第一。其《家法三十三条》被宋朝奉为“齐家”的典范。公元1062年,义门陈氏奉旨分家,这也是中国首个奉旨分家的大家族,共分291庄,家众散处全国72州郡、144县,其后裔繁衍至今已超千万人口。
唐大顺元年(890年),义门陈氏第三任家长陈崇订立了《家法三十三条》《家规十六则》《家范十二则》,成为最早以文字形式固定下来的家训家规,是一部完整的家族管理制度。整部义门陈家族规范集中体现了忠孝仁义的儒家理念,在维系陈氏义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许多内容至今仍然有借鉴意义,下面谨举几例:
1.敦孝悌以重人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孝悌人伦被陈氏先祖摆在了家训的第一条。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义门陈第十三任家长陈蕴创建了最早的养老院“寿安堂”,专供老人休闲养老,并建有“太学院”专供在外为官者告老还乡后颐养天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深深地印刻在义门陈氏族人的心中。
2.和乡党以息争讼。和谐不仅仅在陈氏内部,与邻友好也是陈氏家训中重要的一条。江州的和谐与宁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陈氏的谦让。在这里,陈氏与其他姓氏间和谐相处、互敬互让,将小小的社区打造成为和谐社区新典范。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在义门陈氏忠义孝悌的感召下,江南人家平纠纷、净争讼、知礼仪、忠国家,呈现一派耕读升平的景象。
3.重农桑以足衣食。陈氏一脉崇尚劳动、耕读传家,在他们心中,劳动是最伟大的事业。陈氏一族不论老少,在农忙季节都会到自己田里参与劳动,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宋嘉祐六年,江南数月无雨,旱情严重,灾民遍野。宋仁宗下江南视察灾情,走进“江州义门陈”,见这里生产生活如常,仁宗便问陈家一老者。老者说,义门陈人口众多,上下和睦,孝义治家,老少齐心。面对大旱之年,整个家族齐心协力,挖渠引水,所以能避此大旱,生活如常,不受影响。仁宗感慨说:江州义门,怡然相存,真乃义之所至也。
4.尚节俭以惜财用。勤俭节约是江州陈氏延续千年的又一法宝。勤劳创造财富,勤俭聚集财富。在义门一族中,孩子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勤俭节约,在十数年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早已将这一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5.隆学校以端士气。江州义门陈崇文重教,为了解决子孙读书问题,早在家族经济还不富裕的情况下,曾先后创办了“书屋”和“书院”两级学校。“东佳书院”也是中国最早的私家书院(比白鹿洞书院早近半世纪),培养了3位宰相、58位进士和数十位尚书、刺史、节度使等,吸引了欧阳修、苏轼、陆游、黄庭坚、晏殊、王韶、夏竦、朱熹、岳飞、文天祥等一大批文人学士前来讲学、游园或求知,留下了300多件题词文章和诗篇。
6.讲法律以儆愚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江州陈氏不仅仅是陈氏家训的忠实遵循者,更是法律的积极维护者。知法、懂法、守法、护法,是长辈教给每一个陈氏子孙的人生必修课。
7.解仇忿以重身命。矛盾总会产生,解决好矛盾才是维护和谐的灵丹妙药。在江州,邻里矛盾在长辈和理事会的协调处理下大部分都能及时化解,而少数矛盾,在通达的江州陈氏这里也会很快被遗忘。和为贵的思想早就在他们心中烙下了永久的印记。
8.明礼让以厚风俗。古有孔融让梨,今有互敬三分。江州陈氏将文明礼让发挥到了极致,每逢墟日,江州街上人来人往,却从未因拥挤造成冲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是每一位江州陈氏人遇事的第一选择。
那么,江州义门陈氏家族为什么能够长期义居,久聚不散呢?
其中最根本点是忠孝文化,这是稳定内部的决定因素。“治家之道,必从孝道始”,陈氏族人“以为族既庶矣,居既睦矣,当礼乐以固之,诗书以文之”(徐锴《陈氏书堂记》)。于是创立学堂,教化子孙。这是陈氏家族治家方略中的基本理念,也是坚持陶冶族人道德情操的必由途径。其目的是使家族每一个成员都能“大小知教,内外如一”,做到上下尊卑有序,和睦相处,齐心协力共建家族的繁荣。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家族人口的快速增长,单一靠“以治家之道为人伦之本,欲隆风教之原,必从孝悌始”的儒教伦理来维系家族内部团结是不够的,还必须辅之于法。于是唐大顺元年(890年),具有卓识远见的义门家长陈崇“恐将来昆云渐众,愚智不同,苟无敦睦之方”,遂立家法三十三条,其基本精神是“推功任能、惩恶劝善”,以约束和规范家族成员的伦理及日常行为。在1000多年以前的封建社会里,陈氏家族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制定家法,依法治家,充分显示出义门陈氏祖先的智慧和才能。从此,义门陈家在其宗族人伦基础上实施“德法兼治、恩威并施”的治家方略。
义门陈的家风家训文化举世闻名。“义门陈”《家法三十三条》《家范十二则》《家规十六则》,被宋仁宗收入国史馆,赐王公大臣各一本,使知孝义之风。2015年,中央纪委监察部官方网站头条推荐了“义门陈家法”,赞誉其“公”“廉”之风。“义门陈家法三十三条”的创立者陈崇、“东佳书院”的创建者陈衮等六任家长,先后被载入了《唐史》《宋史》等正史。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主要思想解读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