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生态周刊

塞罕坝这片林是最好的教科书

夏日的早晨,河北省承德市境内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晨景如画。 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王硕

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察看林场自然风貌,看望护林员。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了“塞罕坝人”长期以来的坚守和奉献,并鼓励塞罕坝人要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这不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为塞罕坝精神深情点赞。

早在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先进事迹,号召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颁奖。

让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塞罕坝,背后是时代的风云变迁和一代代人的艰苦奋斗。

书写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300年前的塞罕坝,曾经是清朝的“木兰围场”,草木丰美,猎鹿成群……但之后由于历经战乱、山火和掠夺性采伐,到20世纪60年代,塞罕坝变成流沙遍地、草木稀疏之地。“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成为当时的真实写照。

而距此180公里的北京,当年几乎年年遭遇沙尘。为了遏止沙漠逼近北京,涵养京津地区水源,同时也为了满足发展对木材的需求,1962年,当时的国家林业部决定在塞罕坝建立大型机械林场。

随后,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127名农林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满怀青春激情,奔赴塞罕坝,与原有3个林场的242名干部职工,组成了369人的创业队伍,拉开了塞罕坝林场建设的大幕。

他们最先面对的是恶劣的自然环境——白毛风一刮,面对面都看不到人;零下40多度的气温,晚上睡觉的时候得穿着棉衣棉裤、戴着棉帽子。第二天早上起来,帽子、整个被窝上都是一层厚厚的霜……

除了环境,创业历程也充满了坎坷。因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造林的成功经验,1962年和1963年塞罕坝机械林场连续两年造林成活率不到8%。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接连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大片松林被摧毁……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塞罕坝人靠着坚韧不拔、不服输的精神将一棵棵树种下;并不断发挥聪明才智,创新了适合高寒地区的育苗技术、种植技术,提高造林质量与速度,将森林覆盖率从建场之初的11.4%增长到如今超过82%,成功营造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

2017年12月5日,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河北塞罕坝林场的代表捧起了地球卫士奖杯——这奖杯奖励的是三代塞罕坝人在50多年间,人工造林112万亩,植树近5亿株,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这50多年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林场发展条件的转换,林场人也无缝切换发展主题,在传承创业初期宝贵精神的同时,不断为塞罕坝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如果说第一代林场职工开山种树,给荒山织就了一件绿衣;作为第二代林场职工,我们的使命就是让这件衣服更结实、更耐穿。”今年51岁的安长明是林场第13任党委书记。如今,在他的带领下,10万余亩石质荒山全部实现绿化。特别是启动了抚育盲点“清零”和资源培育优质高效工程,开创了全国自然保护区抚育经营先例。

同时,他还带领全场职工脱贫攻坚,依托森林资源走绿色发展之路,使周边4万多百姓受益,帮助2.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2020年,塞罕坝机械林场以集体名义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塞罕坝机械林场已成为当地的“绿色银行”。据统计,每年七八月份来到塞罕坝的游人能达到60多万,带动周边群众开展农家乐,每年能实现收入6亿多元;利用林场的绿化苗木优势,周边群众也种植绿化苗木4400多亩,总价值达到7亿多元,每年能给群众增加收入1.4亿多元。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指出,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同时塞罕坝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全国政协长期关注塞罕坝林场建设

事实上,全国政协与塞罕坝林场也“情缘深厚”。

从20世纪90年代起,全国政协对我国的生态问题极为关注, 组织了关注森林宣传活动,并围绕相关议题持续进行专题调研。

2002年,政协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专题讨论“防治土地沙化问题”。为准备这次会议,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关注森林组委会主任赵南起率队和有关部门的同志到京津周围地区做实地调研,塞罕坝林场就是其中一站。

当年在给人民政协报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赵南起深情谈起,“在塞罕坝,看到绿色的森林、蓝色的天空、清澈的溪流以及农林牧各业协调发展的景象,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改善生态的巨大意义。”而整个调研过程,让委员们对增加森林植被、重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与保护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

此后十多年间,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等也先后率调研组就相关议题来到塞罕坝调研考察。期间,在塞罕坝实践与精神启迪下,多位委员也就相关生态问题提出提案、建议等。

2019年6月,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塞罕坝精神,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斌率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团再次来到塞罕坝,聆听、感受几代人在这片北方大地上谱写的青春史诗。

委员们表示,塞罕坝这片林,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它用其实践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的生动体现。

2021-08-26 王硕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1646.html 1 塞罕坝这片林是最好的教科书 11,64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