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方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重点解决市县政协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的问题”。对此基层进行了哪些探索?有什么样的体会?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安徽省无为市政协主席徐启发。
记者:近年来,无为市政协为破解“两个薄弱”主要做了哪些探索与实践?
徐启发:我们突出党建引领、同频共振、提质增效,尤其是注重在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上做文章。
十四届市政协以来,我们按照“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要求,有序扩大政治协商参与范围,畅通协商民主渠道,完善协商规程,增强协商实效。
在机构上,20个镇和无为经济开发区建立政协工作室召集人制度,由镇党委副书记兼任召集人,宣传统战委员任联络员,政协工作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在内容上,聚焦党政中心大事、改革发展要事、民生改善实事、社会治理难事;在密度上,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界别协商会、对口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为常态,保证“5+X”民主协商频次(即:全年开展5次重点民主协商,进行X项重点民主监督),确保协商常态化、制度化;在人员上,特别注重邀请与议题有关的界别委员、普通群众代表参加;在形式上,把政协协商与基层民主协商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会场+现场”的形式“开门协商”,把协商地点延伸到小区、企业、田间地头;在机制上,坚持质量导向,把协商议题确立、调查研究、活动组织、成果应用、考核评价等协商程序固定化。建立健全协商成果报送、意见反馈和督办落实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市政协报送的每份调研视察报告都签批意见,并督促各部门落实。
2019年起,我们根据自身特色并结合芜湖市政协统一部署,全力推进“请你来政协,有事好商量”工作。将全市244名委员全员加入9个专委会,由9个专委会分别入驻城区9个社区,设立9个“有事好商量”工作室。通过实施“小切口、大调研,小载体、大舞台,小会议、大议政,小建议、大成效”等创新举措,开展各项基层民主协商活动,使政协工作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起到了“滴水见太阳”的作用。自活动启动以来,协商工作富有成效,开展各项活动60多次,其中“小切口”的协商15次,推动了无城镇华侨巷改厕等民生事项落地、落实,受到了社区群众普遍肯定和欢迎。2020年5月,受益居民代表向市政协送来锦旗,对市政协的基层协商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记者:加强“两个薄弱”需要在夯实履职基础上做文章,无为市政协做了哪些工作?
徐启发:我们加大探索力度,坚持多措并举,努力夯实履职基础。
在委员履职管理上坚持“严管”和“厚爱”并重。“严管”是要求每名政协委员全年至少做到“六个一”,即参加一次视察调研、撰写一件高质量的提案、反映一条有价值的社情民意、参加一次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帮助一次贫困户、提供一条招商信息。根据新修订的《政协章程》要求和市政协委员履职量化考核办法,我们细化委员履职要求,建立履职活动档案,探索实行委员履职情况反馈公示、约谈劝退等举措,推进信息化建设,搭建“智慧政协”履职平台,进一步完善委员履职考核办法。本届政协对3名违法违纪的政协常委、6名违法违纪的委员、2名不能正常履职的委员分别给予免去政协常委职务、撤销委员资格、劝退的处理。聘任首批4类共20名委员为市政协智库专家,进一步拓宽专家委员和优秀人才建言献策的渠道,促进政协履职能力和水平提升。“厚爱”:从2019年开始,我们根据委员年度考核结果,按照每人每年2400元的标准发放履职补贴;每季度精心举办一期“委员讲坛”,采取委员自己选题、自己主讲的方式,展示委员才华,受到了委员的普遍欢迎,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十四期“委员讲坛”。
同时,专委会建设得到再加强。2019年设立了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推动全员入委工作,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的思路,每个专委会设立专委会秘书1名,由专业对口、能力突出、履职积极的委员担任。建立了专委会对口联系党政部门,专委会负责人和政协常委向政协常委会报告年度工作等制度。
记者:作为基层政协负责人,您对解决“两个薄弱”、推动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有什么建议?
徐启发: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议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共同着力,顶层设计和基层创造联动配合,工作理念、内容、方法三大创新紧密融合,政协内外多方合力共同破题。
建议从省级政协层面加强顶层设计,补齐制约县级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的制度短板。探索建立对市县政协的考核评价机制和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对基层政协进行规范性考核,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探索改进委员推荐提名考核程序,明确换届时留任委员比例,真正把参与热情高、综合素质好的各界精英选进来,把协商经验足、社会形象好的老委员留下来,委员主体作用才会越来越强,步入良性循环。上级政协加强对县级政协的工作指导,实现全省政协系统“一盘棋”;明确驻会主席不占政协编制,由同级编办统筹管理,这样空出的编制可吸收一些年轻人从事政协工作;出台规范性文件,明确基层政协各专委会要至少配备1名专职人员,彻底解决“一人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