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社会法治

DNA揪出高空抛物元凶 为派出所做法点赞

徐艳红

据报道,前不久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一名男子报案称,自己停在小区楼下的现代牌红色轿车前挡风玻璃碎了,玻璃上有玉米残渣。办案民警对临近楼栋走访,无人承认抛物行为。由于玉米是吃过的,警方决定用采集DNA比对的办法查找肇事者。DNA比对结果出来后,显示14楼一62岁女子有嫌疑。后经询问,这位罗姓女子承认是自己将玉米从客厅丢出。警方对其批评教育,其对车主赔偿了4000元。

高空抛物正式入刑。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本案中,在高层建筑物内无人员承认抛掷事实的情况下,警方没有因为危害结果并不严重放弃追查,而是在常规手段不能奏效的情况下,想到了用先进的科技侦查手段:比对DNA。DNA比对并非小事,全楼7层以上住户全部抽血化验,这个工作耗时长,且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派出所还是做了,因为虽然麻烦,但能起到的震慑作用是巨大的,对高空抛物行为可以起到很好的阻遏作用。

以前,高空抛物这个“悬在城市上空的痛”一直困扰着城市民众的安全,入刑后,情况虽有好转,但依然有人抱着侥幸心理继续为之。此次,如果不是派出所认真负责,可能又会不了了之。通过检验DNA揪出高空抛物元凶,孙端派出所真够下本的。但在其他方法走不通的情况下,利用科技手段破案不失为上策。这里我们要给派出所点赞!因为该手段虽然繁琐,但越是繁琐,耗时越长,震慑力也就越大。而且,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个非常好的普法教育过程,还能让业主明白,无论肇事者躲藏多久多深,现代侦查技术都能让他无处遁形。

在最初的报道中,派出所民警介绍说,抽血化验时,罗某拒不配合,后来是通过其子女的血样发现与玉米渣上的血样有血缘关系后,罗某才不得不道出实情。在这篇报道中,没有提到派出所对罗某拟采取的刑事措施。评论区有不少网友认为处罚过轻,笔者也以为,此次事件虽没造成严重后果,但如果就此结案,实难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因罗某的不主动、不配合导致警方不得不动用大量警力和社会资源大费周章地找人。罗某的心理无非是:抓住了,就认;抓不住,就赚了!如今,损失如何计?检测DNA的费用又由谁来出?其他居民无辜抽血检测,身体和精神上的损失又由谁来承担?

在另一篇报道中,该派出所民警称,已将罗某的血液样本送去检测,后续将会以涉嫌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其采取必要的刑事强制措施。

本案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要重视违法行为,不要因为危害结果不严重就不重视。此案的危害结果从表面看,仅是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破碎,但试想,如果被砸的是人,结果又是什么?这也是高空抛物入刑的基本逻辑。对违法者的宽容即是纵容,高空抛物如此,其他社会难点亦然;二是利用科学手段来提高精准度和效率。社会治理过程中,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不容小觑,此案即是例证,在穷尽低成本方法无法解决之时,动用科技手段才能真正让违法者明白,什么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021-08-31 徐艳红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1961.html 1 DNA揪出高空抛物元凶 为派出所做法点赞 11,96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