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评论

不要让家长职务信息干扰教育公平

李健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称,学生入学时,很多学校要求填写学生父母、祖父母工作单位和职务等信息,该信息可能造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不公平现象,希望能停止中小学幼儿园收集该信息,只登记父母基本信息即可。对此,北京市教委日前回应称,正在研究取消父母职务信息的收集。

多年来,对于学校该不该收集家长职务信息,社会上一直存在争议。

从助学的角度来看,赞同者认为,收集家长职务信息的确有助于学校对贫困家庭的孩子实行帮扶,一些助学的好资源不会被浑水摸鱼者“截胡”,急需助学的孩子也不会失去求学的机会。反对者则认为,不收集家长职务信息,学校和教师照样可以对贫困生进行“精准”帮扶。如今,不少大中小学就是通过学生在校消费的大数据分析,在成千上万的学生中筛选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并将助学款打到贫困生的账户上。就算没有大数据筛查,教师也可以通过传统的家访、“不看吃的看穿的”方式,识别出需要帮扶的贫困生。

从教学的角度说,赞同者认为,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熏陶不可小视,收集家长信息有利于因材施教。但并非出身于医生、教师或高级知识分子等家庭的孩子,学习能力一定会完全胜过那些家长文化素质不高的孩子。笔者在普通高中担任过多年班主任,从现实情况来看,孩子成绩好坏与家长的文化、职务高低并非都成正比。不少行为习惯不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家长完全有可能是所谓的成功人士;而成绩优异、发奋刻苦的学生不少都来自普通家庭,所以收集家长职务信息无助于教师因材施教。

笔者认为,收集家长职务信息,可能会给少数教师“看人兑汤”的机会,在干部选聘、表彰奖励、评优评先等事情上,对那些家长有权有势的学生偏爱有加,对贫困学子另眼相看;有些教师甚至班级里搞个活动,都直接给有相关社会资源的家长打电话索要支持。家长与教师之间一旦存在利益输送,教育公平就很难确保。网上曾经曝出,福建莆田一位学生家长向教师“晒家庭官职求关照”,包括孩子母亲、父亲、外公、外公学生、表姐夫等人的职务信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师摸清学生家长职务情况后,会不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有教无类。笔者对北京市教委的研究取消收集学生父母职务信息的结果充满期待,也希望更多地方行动起来,给孩子们在学校一个真正公平、晴朗的成长空间。

2021-09-02 李健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2035.html 1 不要让家长职务信息干扰教育公平 12,03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