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科技时代

《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0)》发布

青年渐成科研主力

本报记者 王菡娟

哪些人在从事我国的科学研究?“十三五”以来我国科技人才呈现哪些变化?取得了哪些成就?8月27日,随着《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的正式发布,为我们一一揭晓。

科技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国R&D人员全时当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

报告显示,“十三五”以来,我国R&D(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超过7%,从2016年的387.8万人年,增长到2020年的509.2万人年,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

R&D人员全时当量指全时人员(累积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90%及以上人员)工作量与非全时人员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的工作量之和,是用于比较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标。

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R&D人员全时当量是日本的5.4倍(2018年数据)、俄罗斯的6.3倍(2018年数据)。

与此同时,我国R&D人员投入强度近年来也持续增长,2019年达到62人年/万人,比2018年提升了9.7%。2019年R&D研究人员投入强度达到27.2人年/万人,较2018年提升了12.9%。

在R&D人员全时当量快速增长的背后,则是近年来我国不断聚焦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力度大、含金量高的改革政策和举措,推动科技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报告还指出,“十三五”期间广大科技人才围绕“四个面向”,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包括加强科研攻关支撑疫情防控、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深入开展“科技扶贫行动”等。科技部人才中心主任李普介绍说,“加强系统谋划、顶层设计,不断深化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仰望星空不再仅是梦想

——从事基础研究科研人员增长较快

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种研究类型的R&D人员数量均持续增加,其中,基础研究人员增长较快。

数据显示,2019年,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为39.2万人年,比2018年增加了8.7万人年,同比增长28.5%。我国从事基础研究的R&D人员占R&D人员全时当量比重已连续10年超过6%,2019年,我国从事基础研究的R&D人员占R&D人员全时当量的比重达到8.2%。

“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愿意从事仰望星空的基础研究工作,也能坐得住冷板凳。”科技部人才中心副主任陈宝明说。

中科院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在当天的发布会上也表示,“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进入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跃升,从点的突破到系统提升关键的时期,对于科技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为了提高原创能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亟须调整人才评价的思路,不断完善人才评价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

“从事基础研究的研发人员增长较快,说明在国家大力加强基础研究政策的引导下,科技人才向基础研究集聚,随着国家宏观科研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工作,为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和突破奠定了基础。”陈宝明说。

陈宝明同时表示,“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对具有原创引领能力的基础研究人才需求更加迫切,这样的人才既要具有一定的天赋,又要有后天的努力。这要求我国在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上要进行深入的探索。”

青年人才逐渐占据科技“C”位

——博士毕业的R&D人员占比增幅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十三五”以来,科技人才布局持续优化,更多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科研主力。

报告显示,近年来,博士毕业的R&D人员占比增幅明显,2019年我国的R&D人员总量为712.9万人,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到63.6%,这一比例在2015年为50.5%。

据介绍,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44.6岁,超过60%的完成人为年龄不足45岁的青年才俊,有7项成果的第一完成人年龄不到45岁,团队平均年龄不足45岁的项目有26项,占比56.5%,最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5岁。

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情况来看,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占比80%以上,中青年科研人员的主力军地位实际上更加突出。而从宏观上来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郭铁成认为,“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红利期仍将持续。”

事实上,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的发展,尤其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

发布会上,专家们也表示,目前实施的“破四唯”、代表作制度等措施有利于青年科研人员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长任福君指出,对于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要厚植科学文化沃土,鼓励青少年多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并因材施教,激发好奇心,为青少年创造力发展提供多元包容的氛围。

“孔雀东南飞”依然严重

——东北地区R&D人员占比仅占全国的3.9%

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各地纷纷出台引才聚才措施,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数据显示,我国科技人才整体加速向东部及少数中西部中心城市聚集,东北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加剧。

东部10省市集中了全国65.6%的R&D人员;东北地区R&D人员占比最少,仅占全国的3.9%。

从R&D人员变化情况看,2015年到2019年,除东北地区外,其他区域R&D人员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东北地区R&D人员连续多年下降,由2015年的19.1万人年降至2019年18.7万人年。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我们提供了崛起的机会。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人才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表现为科技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优化,R&D人员投入强度仍然较低,高端科技人才缺乏的问题仍然突出。”陈宝明说。

面向“十四五”的新要求,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中国人事科学院原院长吴江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人才发展不能弯道超车,应有“百年树人”的韧性。

报告指出,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十四五”科技人才工作需要紧紧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统筹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以打造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科技人才队伍为目标,着力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全链条部署发现、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各环节,深化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设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2021-09-02 王菡娟 《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0)》发布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2050.html 1 青年渐成科研主力 12,05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