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付裕)由永乐文化公司主办,郑妍策展、张子康担任学术主持的闫博个展日前在京举办。据了解,此次展览呈现艺术家闫博在2013年创作转变之后8年来的近50幅作品。展出的作品中,既有2013年的作品,也有在此次展览开幕前最新完成的作品。通过此次展览,能够清晰地看到艺术家8年来艺术创作历程的变化。
作为一名活跃的艺术家,闫博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经常参加展览,作品被藏家所喜爱并收藏。但作为有独特追求的艺术家,闫博并不满足于模式和符号化的创作。在2008年前后,闫博抛弃了自己以往熟悉的作品图式,开始寻找新的创作路径和想法。2013年元旦的前一天,闫博与父亲(油画家闫振铎)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并聊到了自己在创作上想要突破矩形画框、进入不规则形状的探索,父亲非常支持。这之后,闫博的创作风格开始大胆地转变:从原来的矩形画框转变为异形的作品。
闫博在创作中不仅找到了全新的创作材料,更在具体创作中关注到每一幅作品的差异。闫博在创作时,一般喜欢同时观察几幅作品。这样才能让它们之间产生一定的差距。他表示,这些不规则形状作品并不是来源于现实。而是依据视觉感受。因此,看闫博的作品,无法找到具体的指向含义。但是从作品的造型、结构、空间、大小、颜色搭配、材质、加工方式、笔触等等,能够让作品既独特又特别。
在此次展览中,最早的一件作品创作于2013年。闫博表示:“我会用非常开放的思维来看我的作品,只有这种很开放的思维方式,才有可能让作品千差万别。”对此,展览策展人郑妍认为,闫博的作品就如音乐一样,把人内心的感受投射在作品上。
对于闫博作品的演变,学术主持张子康认为:“第一次看到闫博这些作品的时候,我非常振奋、感动。他的作品突破了我们惯有的样式,既是装置,也是绘画。通过这些作品,能够看到这是一位特别有力量的优秀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历程,对于形体的理解,以及他绘画的方式,与他对于世界的认知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