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学术家园

从《红楼梦》中追寻中国文化精神

——杨义先生谈《〈红楼梦〉精华笺证》创作思考

诸子还原系列部分作品

诸子还原系列部分作品

诸子还原系列部分作品

诸子还原系列部分作品

杨义

《红楼梦》精华笺注

本报记者 张丽

编者按: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澳门大学客座教授杨义历时三年,最新创作完成140万字左右的研究专著《〈红楼梦〉精华笺证》,从探寻中国文化精神本原与脉络的角度,来审视与研究《红楼梦》。在新著即将发行之际,本期学术家园邀请杨义先生进行访谈,请他谈谈他的学术研究思路以及《红楼梦》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

学术家园:您近年来专注于研究先秦诸子,创作了《老子还原》《庄子还原》《墨子还原》等诸子还原系列著作。今年您最新创作完成关于《红楼梦》研究的学术著作《〈红楼梦〉精华笺注》,感觉研究对象时代跨度比较大。在您的学术研究版图中,从先秦诸子研究到《红楼梦》研究,两者有怎样的关联?

杨义:从先秦诸子研究,到《红楼梦》研究,对于我而言,始终有一条线牵引着,就是想要研究与探索中国文化精神的本原与脉络。《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是一部风向标、里程碑式的著作,探索中国文化精神,不能不读《红楼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如果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孔、孟、老、庄等先秦诸子创造的思想文化,那个动乱时代应该就能只剩下“率兽食人”,更不用谈如何应对社会危机,来保持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唐代如果没有李、杜、韩、柳等精神标杆,那么剩下的就是一群以胖为美的大胖子,更何谈文化盛世,特别是作为中国文化发展重要标志的唐诗?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诸子散文、唐诗宋词以及后来的元曲、明清小说等,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但如果没有相对应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其脉络也就无法延续,也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不断向前发展。

研究《红楼梦》,其实就是在追寻其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比如它有哪些特质,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模式,发展过程是什么等。

学术家园:从《红楼梦》中追寻中国文化精神,对当下有怎样的价值与启示?

杨义:中国文化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有了根基,才会建立文化自信。换言之,传统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内在力量,这就使得挖掘传统文化的根基显得至关重要。研究《红楼梦》,就是从我们的文化基因、发展来探索中国文化脉络。读者读起来,思想会变得更深刻,而不是简单地只看到表面问题。

学术家园:关于《红楼梦》,研究者甚众,研究成果亦数不胜数。相较而言,您所著《〈红楼梦〉精华笺注》有哪些特色与侧重?

杨义:胡适先生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我觉得这种观点把《红楼梦》的价值与意义缩小了。《红楼梦》起码蕴含有六个空间,即:明珠的家事、曹家的兴衰、南京的随园、北京的恭王府花园和《西厢记》《牡丹亭》。将这六个空间相互引照与结合,就会为我们对《红楼梦》进行现代化解读提供很多富有生命力的启示。

《左传·鲁昭公》中有言:“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晋侯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冯焉。不然,民听滥也。抑臣又闻之曰:‘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彫尽,怨讟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这里的石头能够说话,意味着社会人生有病,贵族中国面临着由繁华走向忽喇喇崩溃的危机。《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也是石头在说话,联系《左传》所指,以及《红楼梦》所蕴含的六个空间,我认为它也是预测着贵族中国由繁华走向忽喇喇崩溃的历史进程。

只有这样扩展空间来研究,才能充分挖掘《红楼梦》的意义,特别是挖掘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这就涉及三个维度,一是《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关系,二是《红楼梦》与中国俗文化的关联,三是《红楼梦》本身所建立的一整套的叙事原则。

把“六个空间”和“三个维度”联系起来,就会发现,《红楼梦》不完全是曹雪芹的自叙传,而是中国文化脉络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术家园:《红楼梦》在中国文化脉络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杨义:承前启后,《红楼梦》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及其精神,既代表着对旧历史阶段的终结,又象征着新历史阶段的萌芽与发展。

研究中国历史,很关键的一环就是研究中国文化脉络。理解好中国文化脉络是怎么传承过来的,才能够把中国文化脉络更好地进行现代性转化;同现实中的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结合起来,才能看出,中国文化是怎样发展过来的,又是如何走向现代大国。

对传统精华的印证和解释,会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发展立下扎实根基、增加很多底气。研究《红楼梦》精华的重要性就在于此。所以我才强调,研究《红楼梦》时,不能将之简单化为曹雪芹的自叙传,而是关系整个民族文化发展脉络的重要环节,即,旧脉络的终结和新脉络的开端。

把这些讲通了,我们就可能在此基础上产生经典创造和创新发展。《〈红楼梦〉精华笺注》大体上讲的就是这个问题。

学术家园:在您看来,《红楼梦》是怎样一部书?

杨义:《红楼梦》既是天书,也是人书。我觉得它写得最精彩的地方,一处是前八十回中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第一次见面,一处是后四十回中写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时林黛玉魂归离恨天,诗话、神话与现实相结合,非常具有象征意义。

后四十回才情上比不上前八十回,但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多新的探索可能。比如“兰桂齐芳”,有人从探佚学角度,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中没有“兰桂齐芳”,而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其实,“兰桂齐芳”何尝不是一个新的《红楼梦》的开始,从其发展进程来看,最终也必将是贵族中国的崩溃与新的中国的出现,而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封建大家族的复兴。这样看来,“兰桂齐芳”的最终结局也是一个悲剧。《红楼梦》的一个重要价值也在于此。就像我以前所说过的那样,《红楼梦》不是贸然间产生的悲剧,而是因为整个社会所造成的悲剧,一种社会悲剧。可谓是悲剧中之悲剧也。

2021-09-06 张丽 ——杨义先生谈《〈红楼梦〉精华笺证》创作思考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2244.html 1 从《红楼梦》中追寻中国文化精神 12,24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