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辉
2020年9月份,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绿色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发展的质量高不高、速度快不快、经济效益好不好则与金融支持息息相关。
绿色产业对金融支持需求旺盛
“十三五”期间,我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色产业发展呈现在时代的聚光灯下,迎来了高速发展,并具备无限潜力。
从产业结构来看,绿色产业均涉及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的前期投资,总体上呈现前期一次性投资大,后期经营性回报期长的特点。
例如:污水处理厂、光伏和风力发电站建设等,一次性投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后期收益主要来源于标准化的污水处理费和并网电费,运营风险较小,但时间较长。
甚至还有些行业投资规模大,但属于支持性和改善型项目,后期回报难以用经济利益计量,或者需要依附在主要生产性主体上收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这些行业产业的发展,如果仅靠项目公司的自有资金投资建设,必然导致项目进度缓慢,产业发展受阻。如何引入社会资本和拓宽融资渠道成为绿色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便利、创新的融资渠道将赋予绿色产业发展新的助推器,促进绿色产业成规模化发展,从而快速适应新时代对绿色发展的需求。
金融支持绿色产业面临诸多矛盾
目前,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与矛盾。第一,绿色产业投资回报期长,风险因素多。绿色产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初始投资规模大,后期回报周期长,从而带来更多的期间风险因素和干扰因素。
第二,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缺乏鼓励性环境。在当前的金融机构监管政策上,主要方向是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和涉农主体的信贷投放,并进行考核。截至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关于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监管考核机制。
从宏观层面看,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政策落地效果不理想,导致金融机构缺乏在支持产业选择上进行切换的动力。
其次,绿色金融相关人才培养体系较弱,专业的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金融机构需要配备专业的熟悉产业知识的人才,以满足对绿色产业的精准识别、对未来风险的科学研判和对融资产品的有效创新。
同时,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激励措施欠缺,诸如碳排放权、绿色电力证书等权益交易市场推进缓慢,碳金融等金融服务相对滞后,金融和绿色产业发展间缺乏创新产品的载体。
第三,绿色产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信息共享渠道不足。从“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间,绿色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绿色企业,发展和转型势头逐渐增强,同期的金融发展速度和体量也是不断增强,但两者之间缺乏相应的信息共享渠道。金融机构很难批量发现和识别涉绿企业,从而给予精准支持,客观上形成了双方供需愿望和实际的脱钩现状。
马鞍山农商银行的绿色转型经验
2015年,马鞍山农商银行率先试水绿色金融,2017年与世界银行成员国际金融公司IFC签约转型绿色银行,计划通过八年时间实现绿色信贷占比达60%、绿色金融产品占比达70%、员工专业绿色认证占比达80%、银行自有建筑100%获得绿色认证及全行100%实现“碳中和”。
第一,重建组织架构,提高员工绿色专业素养。为推动绿色转型战略的顺利实施,该行制定了清晰严密的三步走计划,通过全面引进绿色银行技术,建章立制,培养人才,规范内部管理;全面推进绿色转型,将绿色银行技术全面运用到各业务条线,形成较完整的绿色银行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到2025年,绿色银行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同。
第二,充分市场调研,不断研发标准化绿色产品。2018年作为绿色转型元年,在统一安排部署下,该行各分支机构全部下沉市场,按照绿色信贷标准和要求发掘绿色机会。对上报的绿色企业信息,由包括总行分管行长、IFC绿色专家、市场部客户经理、绿色信贷专员和支行行长在内的工作小组逐户走访调研,完成绿色项目识别、金融需求分析、企业信贷调查的一系列工作,对符合该行绿色金融重点支持的污染防治、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绿色工业、绿色农业、重点节能领域等绿色产业给予优先审批和优先放款的绿色通道待遇。
第三,提升风控理念,适应绿色发展的实际需要。该行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对污水处理厂、光伏发电站、大型提标改造等工程建设投入大、后期回款周期长的项目制定了与现金流匹配的贷款期限和还款计划,打破传统期限的限制,积极开展10年左右的长周期信贷投放,解决企业实际需求,赢得客户的信任和认可。
支持绿色产业要勇于自我革命
“十四五”时期,绿色产业发展对金融支持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满足绿色产业发展的需求?我认为,在商业银行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路径上,要勇于自我革命,从组织结构和制度架构上入手,由内而外启动绿色转型,并为绿色转型发展储备人才;深植绿色思维,用绿色发展的理念武装头脑,善于发现和识别绿色机会;调整信贷投放对行业产业偏好,让金融引导绿色行业发展。
绿色发展已经是时代的共识,商业银行已经紧密地融入了绿色发展,并贡献了磅礴力量。同时也要认识到,双方合作的政策支持空间还很大。为此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将绿色金融发展纳入监管考核体系。二、建立专门的绿色信息共享平台,为绿色产业企业和绿色金融机构创造融合合作机会。三、优化市场环境,形成良好的绿色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四、推动环境权益市场建设,实现碳排放权、排污权、节能量等权益的价值变现和便捷交易转让,从而形成担保融资工具或直接融资工具,拓宽企业绿色融资渠道。
(作者系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