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修菁
人物名片
唐桦,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两岸社会文化交流,有多次岛内驻点经历,对台湾社情民意有一手观察。
大陆短视频平台被台湾跨代际民众接纳
记者:您做过面向台湾青年族群社交行为新方式的调查吗?对时下台湾青年的社交新方式有怎样的观察?
唐桦:我之前做过有关台湾新媒体现状,包括普及率、使用率、发展和结构分布等问题的系列调查,其中也包括台湾青年社交行为新方式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台湾地区智能手机普及率高达90%,在智能手机使用者中,90%都会使用社交网站,大中学生使用社交网站比率也占到95%以上,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率排在亚洲第一位,与此同时,国际同行所做的调查中也显示,台湾地区移动网民的人均上网时间排名世界第一。
基于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在台湾地区的深度普及,台湾年轻人的社交模式也产生了巨大变化。现实中的激烈竞争环境、线下活动的单调性,都让时下台湾年轻人更习惯“见屏如面”,习惯活在虚拟的“共同志趣圈”。
而一种社交行为模式的产生,对使用者们后续的一系列社交行为偏好又会产生连带影响,催生出许多不同于传统线下交往的互动模式与互动体验。比如习惯活在虚拟社交空间的台湾年轻一代,不仅越来越倾向于形成自己的小圈子,喜欢待在相同兴趣的圈层,在小圈子内自娱自乐,而且大数据本身就会给他们推送属于他们这个兴趣圈的讯息,他们往往也只相信在自己这个共同志趣圈里传送的信息,形成我们说的“信息茧房”。
记者:您认识和接触到的台湾青年,是否使用和关注大陆的短视频平台?在您看来,是什么吸引他们入驻和沉浸在抖音、快手、B站等视频平台空间里?
唐桦:我认识的在大陆的台湾青年,使用大陆短视频平台的概率非常高,其实不仅仅是台湾青年,台商、台干用得也很多,他们有时候还会和我分享他们看到的,这些视频平台上的有趣内容。
TikTok(抖音国际版)2018年初在台湾设立营运团队以来,历经3年,成功冲入台湾Apple手机免费应用软件下载前四名,在台湾拥有活跃用户300万、培养了超过200位创作者,且用户日平均使用时间长达38分钟,视频月播放量约为31亿次。岛内媒体也有报道,在台湾地区一些中小学校园内,“抖音”的影响力处处可见,课堂间、教室走廊上,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在跳抖音上走红的舞蹈,甚至有不少岛内中学生为方便使用抖音,开始学习简体字。
大陆通俗流行文化全方位影响着岛内民众
记者:在您看来,大陆“抖音”这类短视频平台,对台湾青少年的“魔力”到底何在?
唐桦:我认为大陆这些短视频之所以能让台湾青少年痴迷,原因主要是:
从内容看,短视频直播平台上的内容更丰富有趣、很生活化,分享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和创意,而这是传统媒体特别缺失的部分。抖音点赞排行榜前100的视频中,生活类占比最多。
从平台看,岛内的通俗流行文化产业已经明显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不仅规模萎缩,而且内容贫乏,主流平台被岛外产品垄断。反而是大陆的短视频平台、流量明星和节目形式迅速迭代。大陆通俗流行文化全方位发展,让岛内更多的年轻人开始获得越来越丰富的信息。
从文化取向看,短视频的关键词是:潮流性、快餐式与碎片化,这种类型的文化消费符合青年群体的文化取向和认同。
从用户心理分析看,短视频非常注重互动性和参与度,可以给使用者带来不同程度、无法摆脱的奖赏和刺激。比如“抖音”提供的内容,便于跟着互动学习,更能释放年轻人的创造力。很多年轻人刷抖音上瘾,就是因为它用一些大大小小的互动细节,可以让你大脑中的多巴胺激增,出现“行为上瘾”。
而从业态发展趋势看,提供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内容服务的这个业态,在两岸都处于快速成长期,红利显著,很多台青创业就业都首选这个领域,所以,我认为这个领域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更加立体、真实的两岸社会图景将通过社交媒介呈现出来
记者:刚才您提到短视频和直播平台这个业态,对时下和未来两岸青年的行为和精神层面的深度影响,都非常值得关注。在您看来,多样化的信息传播和社交平台,对两岸民间交流,增进两岸民间互动,会带来哪些新特质和值得关注的问题?
唐桦:多样化的信息传播和社交平台,对于增进两岸民间交流来说,首先是打破了两岸信息传播的单一平台和时空限制。因岛内民进党当局的“台独”立场,现在两岸媒体节目合作和新闻交流机制,都比过去要难开展,而多样化的短视频直播平台则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问题,为岛内民众呈现了多样化的大陆,可以多种渠道给台湾青年展示大陆的样貌,实现人不入岛,但视频已入岛。
其次,多样化直播平台营造了新的网络舆论场。社交媒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社会大众成为社会事件传播的重要参与者。两岸年轻人借助社交媒体介入到信息传播链条中,构建起一个全新的网络舆论场,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两岸社会图景将通过社交媒介呈现出来。当然,新媒体空间也很容易产生非理性交流,导致群体极化现象。多样化的信息传播和社交平台既加强了两岸年轻人在沟通交流时的信息即时互通和互动,也加剧了两岸年轻人对于热点事件的观点交锋。
再者,多样化直播平台会让越来越多台胞成为两岸民间传播的“代言人”。我最近观察到有一批在大陆生活的台湾同胞把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做成短视频呈现出来,人数越来越多,还有人直接在视频里呼吁:我拜托“台湾名嘴们”不要只在大陆说大陆好,要把大陆的好拿到岛内说。这些人在用短视频分享他们在大陆的故事,是两岸民间真诚交流的重要基础。
大陆文化“软实力”未来将愈加成为了两岸融合的“黏合剂”
记者:对于如何让更多台湾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通过自主了解,“看见”真实大陆,您有哪些建议?
唐桦:大陆文化“软实力”在今天得到前所未有的空前发展,成为两岸社会从了解、理解,到契合、融合的一种黏合剂。
对于如何深化、用好这剂“黏合剂”,首先在传播载体上,建议可以借助流行的短视频传播载体去呈现共同的文化内容,促进两岸文化认同。大陆网红李子柒在台湾也有很多粉丝,她在YouTube上发布的每一条视频,都有百万以上的播放量。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平台数据去评估台湾青年最喜欢的内容和形式,基于两岸青年共同的话语、兴趣和情感诉求去打造一些能唤起情感关联的短视频。
在内容设置方面,聚焦生活、旅游和游戏三类最受欢迎的传播议题,以兴趣度和流量争取台湾青年。两岸传播议题是否会赢得两岸青年的共同交集,我想是可以的,因为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台湾青年关注的内容议题和大陆青年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大陆抖音最受欢迎的内容是:搞笑、网红美女、生活、音乐、网红帅哥、游戏,台湾Youtube创作者创作最多的内容是:表演、生活、游戏、美妆、知识和旅游。那我们可以针对搞笑、旅游和游戏这三大在两岸青年中都受欢迎的传播议题,避开政治分歧,在这三大领域制作一些和两岸文化、历史等领域相关的高质量内容产品,引起台湾青年的好感和共鸣。
此外,我建议还可以举办一些有主题性的两岸短视频创作大赛,主题设置最好是跟两岸青年的生活、事业发展和日常志趣相关的,比如两岸青年都有在大城市生活的困难和迷惘,对于感情的无助等,多涉及这一类人类共通情感的母题。这类大赛的举办,其重要目标不仅仅是提交的作品本身,还在于搭设一个平台,让两岸创作团队在一起交流和互动。
大陆短视频直播平台在增进台湾青年深入了解真实的大陆方面,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透过这些短视频平台上播放的大陆历史古装剧、家庭伦理剧、综艺节目、纪录片等,台湾青年和民众已经可以管窥到大陆的经济建设成就、人民文化生活面貌、各地的风土人情元素等,非常有利于台青直观全面地了解大陆。
大陆这几年热播的文化综艺类节目《国家宝藏》、文化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等,都成功吸引了大量两岸青年在网站上的观看,形成了两岸共同的媒介记忆。主流题材视频以网络化短视频化的符号形式、表达特征,形成话语“接合”,从而达到历史文化与集体记忆的传递,有效形塑两岸青年的文化认同。现在是时候,透过这些视频平台的后台数据,评估出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才是最符合台湾用户需求的,优化我们的产品内容和传播策略,进而让大陆文化的“软实力”成为增进两岸从了解、理解,到契合、融合的一剂强力“黏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