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的研究、宣传和教育
张星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历史研究也要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加强和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宣传和教育。
一是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历史支撑。一切科学的理论逻辑,都是历史逻辑的正确反映,历史逻辑是理论逻辑的基础和支撑。中国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团结互助、多元一体的密切关系,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的中华民族历史。目前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新中国史研究中,民族史的研究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也受到一些错误观点的干扰和影响。要加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的研究、宣传和教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历史支撑。
二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丰富的历史叙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资源,有许多生动鲜活的历史细节和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有着极为广阔的研究空间。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历史与各民族发展历史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入挖掘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主流,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宏大叙事与细节实证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建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叙事。
三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索客观的历史规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史,蕴含着许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规律。只有客观地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才能顺应历史发展,避免发生脱离实际、违背规律、“左”的或“右”的偏向;只有科学地把握规律、驾驭规律,才能引领历史发展,有所作为地推动历史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只有深入研究和探索中国民族问题、民族关系、民族差异、民族矛盾与统一的中华民族历史之间的发展规律,才能深刻揭示中国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根本规律,才能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好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四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总结宝贵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了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要通过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史,深入总结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发展历史及其正反两方面经验,更好地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党组成员)
守住意识形态阵地
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钟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
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西方敌对势力的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手段不断翻新,总是图谋将思想渗透引向我国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各领域,企图搞乱中国,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例如:敌对势力在理论上构建了一整套宣扬民族分裂主义的理论体系,涉及包括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等方面,其目的就是以意识形态领域作为突破口,制造各种分裂舆论,煽动分裂情绪,弱化各族群众对党、对祖国的思想认同。敌对势力常态化利用网络虚拟空间,质疑中国的社会主义方向,有的甚至以历史虚无主义方式混乱嫁接中华各民族历史、丑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固守对华意识形态偏见,刻意糅合融入网络游戏、动漫、小视频等所谓“酷文化”之中,传播“文明冲突论”,互联网已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向我国进行思想渗透的重要渠道。
对于上述种种,需要我们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意识形态反渗透免疫力,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这也是保障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建议:一是针对敌对势力建立的那一整套宣扬民族分裂主义的理论体系,我们的理论界应有的放矢强化针对性系统研究,通过构建完整而强有力的反民族分裂主义理论体系,从理论上各个击破、全面精准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切实深化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二是应加大力度提升民族地区的现代文化素质水平,引领各民族文化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加快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要正确处理好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的关系,及时引导传统民族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与时代相融合,进行创新发展,使之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引领作用。
三是坚定不移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教育宣传,教育引导各民族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通过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各民族文化的有机联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向全面纵深发展。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做好维护民族团结的典范和代言人
怀利敏
围绕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作用。除了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要更加重视互联网、自媒体、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宣传辐射作用,主动占领宣传阵地,让正能量的公众号、网络大V发声,让正确的、可信的、专业的文章更多呈现。
二是在我国取得脱贫攻坚战伟大胜利、对抗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下,从本民族的发展历史、生活变迁中总结对比,挖掘民族团结的友爱、暖心事迹,强化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识,充分彰显党的民族政策优势,让各民族兄弟姐妹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三是少数民族界的政协委员要更加注重发挥联系群众的优势,立足各自工作岗位,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倾听社情民意,正面引导群众求大同存小异,帮助解决好基层民族矛盾问题,积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好维护民族团结的典范和代言人。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研究员,技术大校五级)
西藏——中国特色
解决民族问题的光辉典范
安七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道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70年前,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和西藏民族宗教等特点,作出了和平解放西藏的重大决策。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与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从此,西藏走上了由黑暗到光明、由落后到进步、由贫穷到富裕、由专制到民主、由封闭到开放的康庄大道,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巍然屹立在世界之巅。西藏和平解放70年的光辉历程堪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光辉典范。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新时代。西藏曾经是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6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6.6万人从山高地远的苦寒之地搬迁到河谷城镇安居乐业,西藏与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为全国政协民宗委的一员,我一定率先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结合民宗委的工作部署,主动承担工作任务,深入调查研究,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中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总干事)
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标
贺颖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重申“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科学保护”意味着要尊重客观规律和时代需求,加以甄别地保护文化传统、保存文化记忆。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首要的是全力夯实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基础,这是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培育时代新人的迫切要求,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举措。
作为一名民族地区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标,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深入推进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基础,积极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基因,提升夯实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新时代,学校教育要在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引领下,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使教育真正成为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动力源和助推器。
(作者是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副校长)
我亲眼见证了
民族地区的巨大变化
雷迅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近年参加全国政协民宗委组织的专题调研,切身体会到了党的民族政策给民族地区带来的巨大变化。有些民族地区,如甘肃东乡族自治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不适合人类居住,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2018年,我曾入户调研的关卜乡叶家村马伊拉家,当时8口人,只有孙子一个强劳动力,家里无电视无冰箱,非常困难。今年再次到甘肃调研,我了解到他家在政府的帮助下盖起了新房子,养了7头牛,儿子被安置到公益岗位,孙子两口子在拉萨打工,摆脱了贫困。
在我们民族地区,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党的领导下,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千百年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了根本解决,老百姓生活好了,对党和国家有着发自内心的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情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不断增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一种非常自然的自信自觉。
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百年来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各个历史阶段结合我国实际特点,不断探索实践,创新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其思想、观点和论断凝聚着我们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研究员,技术少将军衔)
共绘民族团结进步
最大同心圆
代俊峰
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我深刻体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也更加深刻认识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各族各界群众不仅是命运共同体,更是责任共同体。
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族穆斯林群众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坚决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以实际行动积极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各族人民唇齿相依、安居乐业,各宗教界人士团结互爱、不分彼此。事实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各族人民美好幸福有尊严的生活。作为中国穆斯林,我们始终是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拥护者,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坚定捍卫者。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坚持守好民族团结这一“生命线”,立足本职工作,强化使命担当,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伊协副秘书长、云南省伊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昆明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
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穆可发
几千年来,江淮大地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在文化上兼收并蓄、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在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安徽省各族群众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建设美好安徽、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一名宗教界的少数民族政协委员,结合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深刻体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其中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最紧迫的是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
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好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加快民族地区发展,谱写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奔向美好未来的崭新篇章。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安徽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
以“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金宏伟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这对于上海这座具有全球城市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来说,提出了新要求,任重而道远。上海的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底蕴,1000多年以前,在中国南北文化交流基础上形成了江南文化;1843年开埠之后,融合欧美文明而形成“海派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又形成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这些都是继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无形资产。上海应该结合自身优势与特点,做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工作。
作为上海伊斯兰教界人士,我们要积极引领信教群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这是中国伊斯兰教界的一项长期任务和职责所在。同时,要发挥好对外交往活动丰富的优势,向世界讲好中国宗教故事和民族团结故事,讲清中国特色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正确道路,展示新时代中国宗教的良好风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充满爱心和善意的中国、乐意助人的中国。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