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鹤同
1928年二三月间,20岁的周立波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加害,离开家乡湖南益阳来到了上海。1929年秋,周立波考取了江湾劳动大学经济系学习。
劳动大学是免费的,但大家要做工友的工作以减轻学校的负担,周立波和同学就经常轮流去买菜。买菜的次数多了,就遇到许多有趣的事情,周立波把这些趣事告诉了朋友,仍感意犹未尽,于是就写了一篇千字文《买菜》。文中谈到被迫早起去菜市,睡眼惺忪、哈欠连天的无奈,菜市吆喝声声的生动景象和市井人生百态的烟火气息,以及买菜后可以大饱口福的欣喜——两个早起买菜的同学可以吃平时8个人的早餐。文章写好后,他还开玩笑地署了个“小妮”的女性笔名,寄给了当时上海刚兴起的《申报》副刊。
文章寄出后,周立波天天追着报纸看发表了没有。果然,没多久就在报纸上发表了,他非常高兴,也没有想到可以拿稿费。当报社通知他去领稿费时,他并没有重视,也懒得去领,指使刘姓表弟去领。未曾想,稿费竟有4块大洋之多,当时一般劳工一个月工钱也就三四块大洋。这着实让周立波惊喜不已。
一篇小文不仅使周立波发现了自己的写作天赋,而且能带来不错的收入,这又使他不经意间找到了一条谋生的路。他身形高大,年轻力壮,失眠、抽烟、喝酒也和他绝缘,加之他才思敏捷、文采斐然,正是搞写作的料。于是,他豪情满怀、潜心创作,很快在文坛崭露头角。
《买菜》那篇戏文,竟成了周立波轰轰烈烈文学生涯的开山之作,这得感谢当年《申报》副刊编辑的慧眼识珠。这篇小文发表的时间是1929年11月29日,开启了周立波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之旅,他创作出了《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等长篇巨著,和赵树理并称“南周北赵”,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