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周刊

胃下垂增重,要慢工细活!

唐旭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现象普遍,带来的“三高”、胃食管反流等问题引起大家广泛的关注。与之相反,也有不少消瘦群体,特别是中老年人、多产妇、体型瘦长、体质虚弱和腹部术后的患者,深为胃下垂、低张力胃所困扰。

28岁的患者白女士年轻漂亮、身材高挑,但因刚参加工作比较繁忙,另外也为了追求更好的身材,她开始养成不吃早餐、晚餐只喝汤或粥的饮食习惯,两年来体重减轻20斤。看似实现了追求“美好”身材的愿望,但近三四个月白女士却出现了吃一点就胃口饱胀,而且越吃越少,并总打饱嗝、体倦乏力的状况,她意识到可能出问题了,前来就诊。

根据她的瘦长体型和症状,考虑“胃下垂”。随即安排了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显示站立位时白女士的胃下缘达盆腔,胃小弯曲线最低点低于髂骨嵴连线3cm。我告诉她出现这些问题和她过于消瘦有关,由于明显消瘦,胃相关韧带松弛而胃张力低下,并胃下垂,导致胃的消化能力低下,越瘦吃得越少,吃得越少就越瘦,这样造成恶性循环就难办了,所以当务之急是“增重”,胖一些问题就解决了。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增重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必须综合“治理”,且要“慢工细活”。

胃下垂主要表现为腹胀、上腹不适、恶心等餐后消化不良症状;由于可能同时伴有横结肠下垂,使得结肠的肝曲、脾曲呈锐角而致粪便通过缓慢,所以往往伴有较为顽固的便秘;病程较长者,由于心理精神因素或贫血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失眠、心悸、头昏、乏力以及抑郁症的症状。

借助药物治疗、饮食起居调整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消除患者的消化不良等症状、同时动员一切因素使患者增加体重,是康复的关键。而要想胖起来,就得保障患者做到吃得多、能吸收、消耗得少。从操作层面来说,做好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其一,饮食调护。

胃下垂的病理生理改变首先是餐后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则胃黏膜容易出现炎症,反过来会更加影响消化功能,所以要在药物治疗的帮助下做到餐餐吃好、逐渐吃饱。一是进食优质易消化食物,保证优质动物蛋白、植物蛋白、维生素的摄入,譬如鸡蛋羹、清蒸鱼、虾仁、添加肉末的烂面条、炖制的豆腐干、豆腐百叶等,以及新鲜蔬菜,以细软为佳,不食油炸烧烤食品;二是按时进餐、吃好三餐,循序渐进,尽量多食,但不可一餐伤食而几顿吃不下,且进餐速度不宜过快,要细嚼慢咽;三是在搞好三餐的前提下,晚餐至晚上休息有四五个小时的时长,可在晚上睡前45分钟至1小时加一次餐,以葛藤粉羹、藕粉羹、常温酸奶等流食为宜,餐后不宜卧下或坐入沙发、而坐在硬板椅子上休息,避免影响胃排空。

其二,运动调养。

体育锻炼在胃下垂患者的恢复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是通过运动锻炼增强体质,尤其是适度的腹肌锻炼,可以调整胃肠的紧张度和增强胃肠的蠕动功能,以促进消化吸收;二是加强腹肌和胃部韧带的力量,给腹部内脏以有力的支撑。但要注意以下几点:以力量型锻炼为主,如仰卧起坐进行腹肌锻炼、哑铃操和下蹲进行上下肢肌肉锻炼,不做消耗性的跑步锻炼;打太极拳、八段锦等全身运动,运动强度适中、简单易行,要持之以恒;不宜餐后立即锻炼,而要在餐后1.5-2小时以后,譬如晚餐前、晚上食物排空之后进行。

其三,中药调理。

《黄帝内经》的《灵枢·本脏》记载,“脾应肉……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肉腘不坚者,胃缓……”中医学认为胃下垂病程较长,病机以虚为本,往往虚实夹杂,应用中药复方的汤剂治疗,短期可以祛邪扶正、缓解症状,长期可针对体质进行综合调理,应予以重视,尤其在秋冬季节运用汤剂、中成药、膏方等中药复方疗法进行调治,通过个体化诊疗,消除消化不良症状、提升消化功能、滋补身体和强壮体质,从而达到增加体重、促进康复,对于胃下垂的康复治疗来说确实具有特色和优势。

针灸、推拿治疗胃下垂也为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所在,且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接受。常用穴位有中脘、关元、气海、足三里等。推拿分为腹部推拿和背部推拿。可采用一指禅推法、摩法、揉法、托法、振法等手法。

其四,情绪调节。

中医取类比象,认为“肝属木,脾属土”,“土得木而达”,肝气郁滞,不能疏泄,反而乘脾犯胃,出现腹胀、腹痛、嗳气等消化系统的症状。所以要重视调畅情志,心情好了,脾胃气机也就调畅了。所以建议胃下垂的病友不能自暴自弃,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此外,对于消瘦体型表现为餐后消化不良的病人,通过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可能达不到胃下垂的诊断标准,但有低张力胃的表现,可以参照上述内容进行康复治疗。

2021-09-22 唐旭东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2928.html 1 胃下垂增重,要慢工细活! 12,92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