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营周刊

2021年中国(天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举行

共话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有效路径

本报讯(记者 张原 孙琳)9月15日,由民建中央、工业和信息化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21年中国(天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在天津举行。本届论坛以“创新驱动、合作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探讨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探索加快发展有效路径。

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大城市群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天津已进入新起点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时期。

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廖国勋在致辞时表示,“十四五”是天津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时期,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构建“津城”“滨城”双城格局,将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难得契机和机遇。

而今年非公经济论坛花落天津也将为天津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许科敏在发言中指出,天津工业文化积淀深厚,工业产业体系完备,区位优势突出。相信本次论坛召开,将对推动天津以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将进一步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服务供给,重点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全力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在主论坛环节,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阐述了在“双碳”目标下如何实现中国经济潜力增长。他表示,对于中国而言,实现“双碳”目标面临巨大挑战和更大能源结构调整成本,但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新能源产业产品需求的加大,有利于更好发挥中国在全球市场优势,实现“双碳”目标也有利于贯彻发展新理念,激发全社会创新动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此外,白重恩指出,“双碳”也有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有利于破除民营经济准入困难、产能过剩等问题,减少对外依存度高的化石能源需求,用低碳能源来替代,实现更加安全的发展。

同时,本届论坛签约成果颇丰,共签约落地项目62个,签约金额达241亿元,主要涉及生物医药、智能科技、装备制造等领域。论坛期间,还举行了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智能制造、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分论坛。

民建中央、工信部、天津市政府等有关单位同志,民建各省级组织代表团代表,民建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民建中央企业委员会旅游组成员,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相关同志及天津本地企业家代表共8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及有关活动。

2021-09-24 张原 孙琳 2021年中国(天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举行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3042.html 1 共话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有效路径 13,04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