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鲍蔓华 通讯员 竺慧文 吕飞
“乡亲们,今年你们的羊尾笋又很畅销,已经全都卖完啦!”近日,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大皎村文化礼堂其乐融融,民进宁波市海曙区基层委员会幼教支部为村民们发放“红包”14.43万元——这是幼教支部会员2021年为村民们“带货下山”的销售款。
地处四明山腹地的大皎村是皎口水库上游最重要的水源保护地之一。受山多地少及交通不便等多种因素影响,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村民增收成为难题。2019年,民进宁波市海曙区基层委员会幼教支部在区委统战部的号召下,启动开展“山货下山”精准扶贫项目,帮扶对象就是大皎村。三年来,“山货下山”帮助村民找到了一条长效稳定的增收之路,也让昔日藏在深山的小乡村走进公众视野。
因地制宜助力山林“活血”
在2019年初接到结对帮扶大皎村这样一个任务时,幼教支部所有会员的心里都在打鼓。一方面,支部一共才12人,且全部为女会员,此前没有任何扶贫经验;另一方面,大皎村森林覆盖率高,一千余户籍人口分散在方圆20多平方公里的山林间,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主导产业。
经过调研,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的羊尾笋引起了支部关注。大皎村山林资源十分丰富,山货种类繁多。幼教支部跟村支部领导商量了很久,最终决定以销售羊尾笋为重点,首先是看重羊尾笋品质,再者是因为村民们几乎都有产出,能帮助更多人,更加符合项目的初衷。
目标明确后,支部会员们开始行动起来。2019年3月,请来设计公司进行设计包装;4月,上山考察确定收购时间和数量;5月,组织打包、收购、运输;6月,通过微信朋友圈、党派微信工作群、机关食堂摆摊等渠道开展宣传销售……“山货下山”帮扶项目第一期行动顺利实施,帮助村民销售羊尾笋6000斤,实现销售金额78000元。
深耕品质引领村民“造血”
第一次行动结束后,幼教支部会员们受到了鼓舞,但离帮扶目标却还有较大差距。
“我们这事就是要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一来要瞄准山货本身,与村民们合力将其品质做精;二来我们要再努力打开思路,找到更多更长效的销售路径,让帮扶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对问题,幼教支部召开专题讨论,明确了工作思路。
针对笋包装不好造成的质量问题,幼教支部集思广益开始想办法,联系公司帮助村民做成了真空包装,同时联系农业农村局,帮助村民申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受到了欢迎与肯定。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幼教支部还搭建了山货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海曙统一战线云市集”、公益微店以及小红书直播带货,加大对山货的推介力度。这些行动也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别人的羊尾笋原料和成品比例为4∶1,而大皎村给出的是5∶1。村民们在加工环节精挑原料,保证质量,自然受到欢迎。”支部负责人自豪地介绍。
如今,越来越多的党派和社会人士参与到“山货下山”精准帮扶中来,为共同富裕添砖加瓦。3年来,支部累计帮扶销售山货22500斤、帮助村民销售金额达到331500元,形成机关和事业单位带头、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