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宝藏

大足石刻特展亮相国博

明 成化七年香炉(1471年) 高145厘米,宽125厘米,厚125厘米 原位于大足宝顶山小佛湾石窟 香炉为镂空雕刻而成,饰有龙纹、云纹、花卉、双狮戏球等图案,刻工精湛,匠心别致,在大足境内已发现的香炉中,其雕刻技艺最为杰出,是明代香炉的代表作品。 香炉后炉身上雕刻题记:“大明成化七年辛卯六月一日为/首比丘法常命匠造炉入于/藏殿永充供养△信士岳添辅/欧必铎梁志昭/员寂本师超敬祖关/铜梁县匠人汪孟良镌。”

本报记者 付裕

本报讯(记者 付裕)“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特展”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是国家博物馆近年来首次举办的有关石窟寺世界文化遗产的展览。

此次展览共展出82件(套)展品,包括大足石刻研究院收藏的66件(套)文物,既有端庄典雅的观音、慈悲肃穆的佛陀、神态谦恭的供养人、形象逼真的醉酒人、花纹繁复的香炉等造像,雕琢精致、题材多样;也有全面细致的石窟全景图、经变图和文物修复照片等,构图巧妙、精美典雅。为呈现大足石刻的整体面貌,此次展览还展出近百张文物图片和多媒体视频。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唐、五代、宋时凿造,明、清两代亦有开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被誉为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

此次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分别展示了大足石刻的发现过程、基本概貌、石刻特色以及研究保护成果。其中,“发现之旅”单元通过大量图片展示了大足石刻的发现历程。“蜀道大足”单元以大面积的展墙设计向观众展现大足概貌,并通过代表性文物来展现大足石刻造像题材的多样性特点。“镌岩妙相”单元分别展示大足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大区域的特点,具体解析大足石刻的发展脉络、造像内容、造像表现形式等。“承故焕新”单元则展示了大足石刻的保护历史、修复技术,展示与推广工作。

近年来,大足石刻研究院积极倡行石刻造像的数字化保存工作,逐步完成了龛窟造像扫描,同时采用3D打印技术对部分造像进行了复制,给予不可移动文物走出家门的可行性,实现了让文物活在当下、服务大众的目标。

2021-09-30 付裕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3330.html 1 大足石刻特展亮相国博 13,33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