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才30岁出头的刘女士怎么也没有想到,持续了一段时间的疲劳、视物模糊等小毛病竟然不是自己认为的“加班综合征”。2个月前刘女士连续加班数日后开始出现乏力感,视力下降,时常感到头晕,开始没有太在意,认为是自己太累了,但是症状持续不缓解,并且开始出现走路不稳、手脚麻木等症状,影响了正常的生活,辗转几家医院,做了头颅核磁和腰穿等专科检查后被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经神经专科医院住院给予激素治疗后大部分症状有了缓解,但现在仍有手脚麻木、疲乏无力的感觉,而且出院时医生告诉刘女士,这个病还有复发的可能。
对比糖尿病、高血压、脑中风等慢性病,多发性硬化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却很少被人熟知。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相关性疾病,由于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保护神经细胞轴突(可以理解为电线中的铜丝)的髓鞘(包绕在电线外层的绝缘物质)而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本质上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反应、病毒感染、环境因素和遗传基因易感性可能共同参与了本病的发病。此外,维生素D缺乏、日照不足和吸烟可能会诱发疾病发生。此病常好发于中、青年,女性高于男性。有限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多发性硬化的发病率受到环境和种族的影响,离赤道越远本病的发病率越高,白种人发病率高于黑种人。
多发性硬化分为复发缓解型、继发进展型、原发进展型、进展复发型。临床症状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典型症状包括:
视力障碍,通常起病较急,表现为视力减退、色觉缺失、眼球活动时伴有疼痛,少数会出现一过性闪光感或眼前黑影遮挡,持续数小时至数月;运动障碍,可以出现遍身无力、双下肢无力和四肢无力,运动症状往往伴随着肌张力增高和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的出现。乏力,疲乏感是患者最常见的表现之一,75%的患者有乏力主诉,表现为倦怠感、体力下降或精神萎靡不振,以致影响到日常事务的处理;认知和情感障碍,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抽象能力、操作能力、记忆力减退等,早期常有言语流畅性和词汇记忆障碍、阅读困难等表现。亦可能伴有焦虑、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等;感觉障碍,肢体、躯干或面部针刺麻木感,异常的肢体发冷、蚁走感、瘙痒感或尖锐烧灼样疼痛;小脑症状,有各种形式的眼球震颤、眩晕、步态不稳,随病程进展,患者可出现严重的意向性震颤、协调困难、躯干共济失调、轮替动作不能和吟诗样语言;其他可能伴随的症状,包括膀胱、直肠功能和性功能障碍,尿失禁、尿潴留及便秘,发作性言语障碍、痛性痉挛、发作性瘙痒等。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在经历多次复发与缓解后可能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损,最终导致瘫痪、失明等严重残疾。然而目前并没有资料或证据显示,药物或何种治疗方法可以根治或完全治愈它,所以目前正式上市对多发性硬化有治疗作用的药物,都是标注缓解症状和预防复发。多发性硬化的急性发作期以激素冲击治疗为主。虽未被指南强力推荐,但部分急性期患者对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血浆置换等疗法也比较敏感。其他治疗药物包括干扰素、特立氟胺、米托蒽醌、那他珠单抗。
古代中医无多发性硬化病名,现代多将其归入“痿证”范畴,以视力异常为主的患者可被归于“视瞻昏渺”范畴。中医认为多发性硬化发病涉及六淫、七情、劳倦等因素,病机为五脏气偏,功能失调,而核心病机为肾中精气亏虚,或兼痰夹瘀,治疗宜调整脏腑功能,特别是补益肾中精气之不足,以固其根本。对于多发性硬化患者结合中医治疗辨证用药能减轻西药治疗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增加西药的治疗效果,同时中药治疗有调节患者体内免疫相关炎症的作用,延缓疾病的进展。可同时结合中医针灸、理疗改善患者临床残障症状。
此次就诊的刘女士目前为缓解期,大部分症状已恢复,尚遗留有右侧手脚麻木,疲乏无力感,遇冷症状加重,四肢怕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辨证属“脾肾阳虚”,治疗以温补脾肾为法,右归丸加减治疗,配合艾灸中脘、足三里、阳陵泉,症状得到大部好转。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治医师 祁江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