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艳
标准是技术时代一切经济活动乃至社会活动的通用语言。标准化让同一领域的不同从业者保持内在一致性,让每个从业者跟上时代乃至走在时代前列,让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进入加速轨道。
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副会长胡锦澜从民营企业助力标准化发展的视域,结合北京新职能技能培训产业联盟制定《金融理财师岗位能力测评与考核要求》《香事从业人员岗位能力测评与考核要求》等团体标准的实践认为,标准从制定到执行并产生效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家、政府、市场、参与者、监督者以及各种外部因素,唯有创新执行机制,国家标准才有可能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
胡锦澜建议,首先,从业者要完成从“受动”到“主动”的转变。标准落地的关键是规避执行障碍,其核心是从业者的意识转变。标准本身是为了从业者能够融入新时代并产生更高效率;执行过程中绝不要让标准成为自我发展的障碍源,而是成为一个源动能;让标准执行像江水那样顺利推进。因此,从业者必须首先转变观念,感悟标准的价值,增强执行标准的自我意识。
其次,监督者要实现从“外部化”到“内部化”的转变。标准执行的一个难点,在于对象的排斥性。这里,监督从“外部化”转变为“内部化”,其关节点是监督方式从机械、被动、滞后的方式转变为有机、主动、超前的方式,每个行业、产业、企业开展标准活动前,监督部门设立奖惩标准与激励机制,建立网络化监督工具,借助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工具,全流程动态监督标准执行,让标准执行成为“千里眼”。
再次,参与者要达成从“机械式”到“有机式”的转变。每个标准的更新与完善是一个持久化的系统工程。标准本身也必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如今,高科技迅猛发展,新职业、新标准不断诞生,原标准也必然跟上时代。因此,凡是参与标准制定与执行的所有人员都应该全流程有机结合,在标准执行与新标准制定中形成跨界协同耦合机制,特别是第一线的从业者,从实际经验中提出修改意见,让每个中国标准时刻处于时代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