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休闲周刊

中山:寻觅先生故乡的人文精神

施维雄

广东中山是我的第二故乡,屈指一算,在这里生活了整整31年。

金秋十月,辛亥革命迎来110周年之际,我也想带着大家走进中山,探寻那些仁人志士在这座小城里的动人故事。

中山,这么一座貌似“不起眼”的城市,为何会诞生孙中山先生等名人?为何能培育大批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探索道路、奋斗终身?

不同的学者大家,对这两个问题有着各类各自的思索。而作为中山一名普通市民的我认为,“创新”是这片土地的基因,根植于每一位仁人志士及至寻常百姓的脑海,最终化为实实在在的奋斗。

中山,原名香山,1925年,为不忘孙中山先生推翻帝制、缔造共和之功,易名中山。这座小城没有黄河、长江流域名城的悠久历史,也谈不上腹地辽阔、积淀厚重。然而,恰恰在封建社会末期,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位于珠江口的中山,因缘际会充当了中西货物、商贸及文化交流的窗口,成为中国从农耕文化走向以创新、交流、自强为核心的海洋文化。

今天,中山石岐、南朗、三乡、五桂山、坦洲等地留存的大批老房子,不乏融合了中西建筑元素的骑楼、碉楼、别墅或院落。

位于南朗镇翠亨村的孙中山故居,就是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1892年,由孙中山先生主持修建。楼房外立面,红墙、白线,上下层前廊的7个连续券拱,再加上屋顶女儿墙置入光环,是典型的西式风格;同时,屋外设有绿釉瓶式栏杆,内部按照传统样式设置房间和家具,又是实实在在的中国格调。

走出孙中山故居,不远处是杨殷故居,典型的中式建筑。屋主杨殷是中国共产党人,是省港大罢工的重要领导者和1927年广州起义的组织发动者之一。

在中山,这样的老屋有很多,大都被评定为各级党史教育基地或历史建筑。细品现场的文字或图片,无不记载着这里的百姓投身为民族复兴奋斗终身的伟大事业。

作别城市,走进乡村。中山的乡村则是中国共产党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

早在1921年春夏之交,中山人杨匏安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华南地区新文化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为广东党组织的建立奠定思想上的准备,也为中山党组织的创建打下了思想基础;1923年,香山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成立;1924年,李华炤等32名进步青年奔赴广州农讲所学习,随后回乡成立农民自卫军;1925年,中共中山党支部成立,1926年成立中共中山县委,领导全县群众开展革命活动;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大批中山籍共产党员积极宣传抗日思想、发展党组织;1000多名中山儿女参加抗日游击队,历经大小战140多次,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徜徉在广东中山,细看街名,中山路、兴中道、孙文西路、博爱路、民族路、民生路、民权路……历史的烟云,已化作这座城市不可磨灭的印记。辛亥革命的精神之魂是爱国主义精神。100多年前,中山大批仁人志士发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呐喊。也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人扛起了先辈未竟事业,接续奋斗,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生机盎然的强大中国最终屹立在世界东方。

一百余年岁月山河,沧桑巨变换了人间。今天的中山,既有小城市的精致优雅,也有现代都市的繁华喧闹。创新之城,创新之魂,只有来到过中山的人,才能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副主席)

2021-10-15 施维雄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3756.html 1 中山:寻觅先生故乡的人文精神 13,75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