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小艳 王晨霞 通讯员 孙鑫)“在科技支撑引领创业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是如何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的?”“人社部门作为牵头部门主要推进了哪些工作?”……10月12日,青岛市政协“优化创业创新生态,加快创业城市建设”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如期召开,委员们带着问题来到会场,期待与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互动交流。
“在企业招引工作中,存在企业落地后扶持发展、人性化服务不到位的现象,导致市场投资者有‘洽谈时很热烈、落地后很冷漠’的感受。”致公党青岛市委会李勇建议从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四方面切入,打好组合拳,进一步增加市场主体的安全感和投资信心,激发人才创业的奋斗热情。
“科技型企业的蓬勃发展,资金问题始终是绕不过去的坎。”民建青岛市委会刘龙江发现,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大量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但苦于无法通过产业化、商业化和资本化的方式“变现”。对此,他建议,搭建统一的线上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立知识产权市场交易数据库,通过完善评估机制、市场体制建设、加强信息数据共享等,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题。
“对标先进城市,我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尤其是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有明显差距。”市政协常委陈东认为,要打通科技创新与企业需要之间的“藩篱”,让企业“唱主角”,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科研院所与企业主体之间的创新合力,强化产业技术供给,为市场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性支持服务,助力青岛打造创业城市。
“可否介绍一下高校在推动创业城市建设中的情况?”抢到最后一个机会,市政协常委马骏向教育局提问。
“市教育局重点抓优质高校资源引进、引导学科和专业建设主动适应创业创新需求、引领各高校开展产教融合等工作。截至目前,已经有24所国内优质高校和科研院所落户青岛,各机构引进、获得各类专利378项……”青岛市教育局负责人回应道。
青岛市副市长薛庆国表示,“政府有关部门将认真研究专家的建议,从完善政策落实体系、健全创业体制服务体系、突出创业企业主体地位、强化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四个方面发力,及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让各项政策更加精准地滴灌到创业者心中”。
在一问一答的交流互动中,大家碰撞出思想火花,激发了思考,拓展了解决问题的视野,不知不觉间,会议进行了三个多小时。拿着密密麻麻的会议记录,委员们意犹未尽地交谈着走出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