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吕萍 李元丽
中国经济,保持恢复。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虽然国内外风险挑战趋于增多,结构性矛盾凸显,但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
赶考路上,不容停歇。
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四季度的宏观调控需要更加努力。
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不变
第四季度是定全年、保全年的收官阶段。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认为,从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看,机遇和挑战并存:总的看,宏观经济持续恢复、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不变;微观看,我们有能力、有基础、有条件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任务。
“从我所在领域来说,作为实体经济代表,我们要以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科技安全、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为先,在着力防范各类风险隐患、毫不动摇抓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着力深化改革,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品结构、股权结构、市场结构、区域结构、组织结构、人才结构调整同频共振,形成激励有成效、约束有保障的市场化机制,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创新成效大幅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持续强化,以更大的力度、更大的决心,全力以赴向既定目标冲刺,确保交出满意的年终答卷,为国家实现全年预期目标作出企业应有的积极贡献。”刘明忠说。
“展望第四季度,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将面临重大机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建议:大力推动“新基建”,做好科学统筹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次序,地方制定投资项目需充分考虑实际,不能盲目硬上,防止造成无效投资、产能过剩等,推动5G基建、物联网、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并购、IPO、发债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产学研结合,完善5G产业生态、促进融合发展。有关部门应加强产业政策的扶持与引导,建立多主体共同参与、平等对话的窗口,联合产学研各方力量与产业链各方资源参与,引导资金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完善创新网络,培育5G创新生态。
切实发挥好政府调节作用
今年以来,一系列减税降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持续发挥作用,企业效益保持较快增长。而第三季度以来,受局部疫情反复、房地产市场降温、汛期洪灾频发、能源供应瓶颈等影响,国民经济供需放缓,多数经济指标同比回落。
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广大中小企业率先承压。而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又离不开千千万万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叶青认为,一方面,企业自身应增强风险意识,防止盲目发展和激进扩张,将发展重心放在提升技术革新、产品创新,增强财务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和员工就业稳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真正从做大做强转向做强做优;另一方面,应关注政策指引,确保企业发展与国家、地区发展战略相契合,切实把握发展机遇和改革红利。当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中小企业应进一步聚焦主业,细分领域向着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方向迈进,不断提升发展质量。
2020年以来,煤炭、钢铁、铜、铝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波动,屡创新高。特别是近期,煤炭上下游价格倒挂还引发了企业限产、停产,甚至波及居民生活用电。
“这些情况再次告诫我们,作为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化调节,任由非理性化主导,政府必须尽经济调节之责,必须有所干预。特别在当前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恢复不确定的复杂形势下,只有保持大宗商品处于相对稳定和合理的价格区间,才能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健康运行,才能确保双循环的行稳致远。”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建议,减少“政出多门”的政策和措施对冲,更加切合实际地发挥好政府调节作用,及时调剂市场供求关系、适时干预市场的非正常波动,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