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金诚
“自2016年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以来,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试点工作整体运行平稳,取得初步成效,帮助了老年人群体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目前试点城市是49个,仍面临着多元筹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评估标准体系尚未全国统一、服务供给还不充分、专业化照护队伍和人才短缺等突出问题,与全面推开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不相适应。”
10月20日上午,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上,既是主持人又是提案代表的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黄树贤向大家简要介绍他和其他8位委员在今年的政协大会期间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的提案》内容。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制度,是党中央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社会保障制度补短板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今年政协大会期间,黄树贤等9位委员在2020年赴山东开展“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调研基础上,结合四川省书面调研等相关情况,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的提案》。
“政协大会后,该提案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4900多件提案中脱颖而出,成为由主席会议确定的76件重点提案之一,并由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具体督办。”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表示,全国政协每年重点提案的比例很低,只占立案提案数量的1.5%。重点提案对党政机关提高工作效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能够推动一些难点痛点问题解决。
此次召开办理协商会,就是为了让提办各方开诚布公,充分互动交流,沟通情况,提出对策,通过协商民主凝聚智慧、增进共识,共同推动提案办理和下一步有关工作。
“截至今年6月底,长护险试点城市参保人数达1.34亿,累计享受待遇人数152万。”对于长护险试点进展情况,国家医疗保障局在提案答复函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字。
“这表明制度运行总体平稳,制度的保障功能和外延功能初步显现。”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副司长刘娟进一步补充道,“长护险切实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负担和事务负担,促进了护理服务机构建设,助力了养老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推动了劳动力供给侧改革,增加了就业岗位供给。”
不过,刘娟也坦言,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也存在着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服务提供不足,专业机构和人员较缺乏,服务供给城乡不均衡,多元筹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长期研究保险业的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孙洁,在今年政协大会上也提交了一件《关于进一步促进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政策建议的提案》。她认为,目前长护险筹资渠道过于单一,财政支持力度较小,护理标准难以统一,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亟需出台具体规范。
“建议政府推动相关部门,共同建立统一的长期护理等级标准,以支持保险机构的长期护理产品开发。”孙洁表示。
“老年痴呆是长护险的一个方面,但是,目前针对老年痴呆的评定仍是盲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原副主席崔郁认为,在制定统一合理标准的同时,主管部门还应从政策层面进一步细化标准。
对于崔郁的建议,国家卫健委老龄司二级巡视员齐新杰认为,建议提得实。她表示,如果针对长护保服务出台统一细化的标准,各地群众更有权利一些,“毕竟出资者跟服务标准是密切相关的。”
刘娟表示,在医保费用没有大的区别的情况下,比较客观公正的评判标准,可能更适合一些。国家医保局将继续加大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力度,争取进一步形成共识。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赵长茂关注的是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问题,“这是建立长护险制度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教育部门能否在报考、实习、就业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二级巡视员刘英表示,教育部门将加强专业建设和资源建设,并在职业教育实习方面制定补充政策。但她同时也表示,报考优惠政策并不能完全解决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问题,就业也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解决。
“我对探索建立长护险制度充满期待和信心,但有一点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就是投资来源和资金问题,如果不做改进的话,是会付出代价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会计师马学平直言。
提案是履行人民政协职能的重要方式。促成提案办理和推动工作是成绩,所提问题暂时不具备条件解决,但建议有所启发、引起重视,助力今后工作也是成绩。提案办理协商会要达成的正是沟通交流,宣传政策、解疑释惑、解决问题、凝聚共识、推动办理的目的。黄树贤表示,各提案办理单位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委员们对提案办理情况非常满意。加快推进长护险制度是一项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工作,将通过组织协商会议、专项调研、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多种方式持续关注并积极参与推动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