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营周刊

实现共同富裕的民企力量

本报记者 孙琳

从2014年开始,国家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同时,这一天也是“国际消除贫困日”。

扶贫日,回望来时路。如今中华大地上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实现更加美好、共同富裕还需不断努力。

民企力量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在实现共同富裕中,中国民营经济同样将扮演着重要又特殊的角色。

新目标开启,不忘来时路。各方民企力量正在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一路向前。

咬定青山不放松

9月5日,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对2017年至2019年在慈善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和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慈善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爱心个人、爱心团队、捐赠企业、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给予表彰,向获奖代表颁奖。其中,伊利集团获得“捐赠企业”奖,“伊利方舟”获得“慈善项目”奖,伊利集体也因此成为乳品行业唯一获得两项荣誉的企业。

另一方,9月24日,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内,由新希望集团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发起的“村长工作坊”举行了首期乡村振兴“村长班”开班仪式,来自四川、江苏、河南等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名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将在这里连续学习5天课程,进一步提升实现乡村治理的能力,努力实现乡村振兴。

而在此前,腾讯公司在宣布将继续投入500亿元启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后,再次宣布将增加500亿元资金,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深入结合自身的数字和科技能力,在诸如乡村振兴、低收入人群增收、基层医疗体系完善、教育均衡发展等民生领域提供持续助力。

……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号召下,一大批民营企业纷纷行动起来,在全面实现脱贫之后正在为乡村振兴,为实现共同富裕接续努力。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党和政府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推进共同富裕,需要政府积极作为,需要社会凝聚合力,也需要企业主动担当。作为企业,理应牢记‘国之大者’,应拿出实际行动助力中国走好共同富裕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是要秉承‘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无论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还是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征程中,持续深耕,不动摇,不放弃。”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市场主体有了活力,高质量发展就有了源头活水,促进共同富裕也就有了物质条件。为此,张剑秋认为,企业在推动共同富裕中,应一手抓高质量发展,做优蛋糕;一手抓助力共同富裕,分好蛋糕,这样才能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也为共同富裕做好加法。

而作为40年来坚守农牧食品领域的新希望集团,有着天然的农业基因,更是对共同富裕有着很深的理解。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所说,在时代大潮中,企业是细胞、是毛细血管,企业的发展和社会、国家发展不可分割,在延续光彩精神的同时,新希望将继续兼顾责任和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作长久贡献。

新希望根据国家“乡村振兴”的大战路,已制定了“五五工程”的5年发展新规划:第一个“五”是要在5年内新增农业领域投资500亿;第二个“五”是新增5万个农业就业岗位;第三个“五”是义务向社会、农业领域培训5万个新型农民;第四个“五”是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帮助5万个农村家庭农场主和养殖户(养猪、养鸡)、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领域小微企业发展;第五个“五”则是选择5个乡村作为“乡村振兴”新希望示范点。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五五工程’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刘永好说。

寻找撬动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而推动共同富裕亦成为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着力点。那么,民营企业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共同富裕?在探索和实践中,路径似乎逐渐清晰。

2020年2月26日,伊利集团在企业例会上提出,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面临巨大经营压力,但省什么钱都不能省员工的钱,今年将继续克服困难给员工涨薪。同时,继续给予员工40余项福利待遇,其中法定福利项目占15%,非法定福利项目占85%。

“伊利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我们懂得‘共同富裕’必然包括‘员工共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首先应在企业层面努力为员工谋福利,推动员工共富。”张剑秋告诉记者,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伊利员工已经呈现出了发展上有奔头、事业上有干头、工作上有劲头、生活上有甜头的良好氛围。

无独有偶。刘永好在去年5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联组会上就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2020年内新增300亿元投资和新增2万人就业的庄严承诺。事实上,截至2020年底,新希望年内已实现新增投资超过300亿元,在生猪养殖、冷链物流、数字科技等板块新增就业3.5万人(其中大学毕业生1万人),超额完成了承诺目标。

同时,伴随着新希望光彩事业的推进,26年来,新希望在老少边穷地区投资超过50亿元,在新疆、甘肃、宁夏、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建造了超过150家同类型光彩事业扶贫工厂,已带动地方就业6万多人,并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转岗员工1.3万余人。

2021年,新希望首次入选世界500强企业,也成为国内“食品生产”类企业中唯一上榜中国企业。正如新希望的员工所说,伴随着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对员工福利的提升,自己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而作为龙头企业,正如刘永好所说,在新时期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是大企业的责任和使命。源于此,打造培训体系,振兴乡村人才,成为新希望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创新举措。

2017年11月,刘永好在首届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提出要在全国开展“10万新农民培训计划”;2018年两会“委员通道”上,刘永好又提出“绿领”概念并向全社会正式宣布10万新农民培训计划,计划通过5年时间,公益培训10万名新农民、表彰1万名科技型新农民、发展1000名科技创业合伙人。他希望在政府主导、众多企业和社会的参与下,让新农民成为让人羡慕的“绿领”职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发展。

诚然,产业共富已成为民营企业撬动共同富裕的又一路径。

伊利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已经建立起完善的技术、金融、产业、风险等7个方面的“利益联结”,截至2021年7月31日,伊利已为8079户累计融资超过827亿元。

腾讯集团也在依托自身的数字和科技能力,将更多技术和资金投放到诸如基础科学、教育创新、碳中和、养老科技等领域进行前瞻性探索,助力产业发展。

正如张剑秋表示,伊利坚持厚度优于速度,行业繁荣胜于个体辉煌,社会价值大于商业财富的理念,帮助、带动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成长,实现互利共赢,引领行业从业者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理应是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

“未来5年,伊利将投入300亿元扶持上游奶业,在资金、技术服务、良种奶牛等方面进行多项重点扶持,以此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形成合力,强化与上游农牧业利益联结,为中国奶业赋能。”张剑秋说。

但无论是员工共富,还是产业共富,最终都是要在社会层面全力助推全民共富。因此,作为民营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投身社会公益始终是“当仁不让”。

为此,伊利已建立起了中国企业第一个完整的健康中国社会责任体系、第一个社会责任应急预案,并发布了行业内第一份企业公民报告,是行业内第一个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的中国食品企业。

“目前伊利已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伊利营养2020、伊利方舟、伊利未来公园、伊利星空等公益项目。‘伊利营养2020’也已累计投入8400余万元,60余万儿童从中受益。”张剑秋告诉记者。

而除了伊利集团,新希望、腾讯、小红书、翔宇集团等众多民营企业也在履行社会责任的队伍中贡献力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在社会赈灾过程中,民营企业的名字和身影始终都在,正在不断践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正在为共同富裕而努力。

从员工共富到产业共富再到社会共富,众多民营企业正以这三大路径撬动共同富裕,一路向前。

2021-10-22 孙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4094.html 1 实现共同富裕的民企力量 14,09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