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营周刊

从库布其到那曲

亿利集团: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之路

亿利生态植树科技攻关党员先锋队在那曲

本报记者 吴志红

许多人知道西藏的阿里,但不一定知道那曲。“远在阿里,苦在那曲”——那曲位于藏北高原上,藏北高原是西藏气候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之一,其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一半。

在那里,绿色植物生长期全年只有100天左右。过去,那里基本没有树,然而,2016年以来,亿利集团花了5年的时间,在那里海拔4500米以上地方,种出了由30万株树木组成的科技林。这项绿色的事业彻底结束了那曲高原“不长树木的历史”,完成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为中国高原植树增汇减碳和世界高寒高海拔植树抢占了科技先机和制高点。

企业能完成这项壮举,离不开非公企业党建。在这个民营企业里,党员队伍发挥着战斗堡垒的作用,正是靠着一支又一支党员突击队伍的身先士卒,在治沙植树的绿色事业中,亿利斩获最难拿到的成绩单,赢得国际声誉。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沙漠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实现企业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亿利集团鲜红的党旗迎风飘扬在全国许多地方的沙区。亿利集团党委在沙漠地区实施的沙区“党建惠民生”工程,让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家园。

■■ 小盐场的“蝶变”之路

1988年,亿利在库布其沙漠深处的盐海子成立,是一家濒临被风沙掩埋的小盐厂。那时的库布其沙漠是物种贫乏的“死亡之海”,植被覆盖率不足3%,最大的沙丘高达100多米。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进行沙漠治理。然而,要进行沙漠生态修复必须解决“钱的从哪里来”的问题。早期的亿利人,把目光投向了库布其沙漠的乡土植物资源。

在沙尘的危害下,植物资源的种类和面积日益减少。亿利对乡土植物资源进行了抢救性保护,收集了甘草、肉苁蓉、沙柳、沙米、沙棘、梭梭等野生植物遗传资源,建成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种质资源库并进行研究,逐步形成了以“一草一蓉”为代表的生态产业链,同时,库布其沙漠得到了有效治理,成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

如今,库布其沙尘暴天气逐年减少,降雨量显著增加。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明显恢复,绝迹多年的丹顶鹤、天鹅、野兔、沙冬青、胡杨等100多种野生动植物在沙漠中大量出现并持续增多。

在库布其沙漠治理中,亿利总结归纳出了一系列治沙经验,并把这些成果运用到库布其之外的沙区。30多年后的今天,亿利从一家沙漠中濒临倒闭的小盐场,发展成为规模千亿的生态企业。

解构亿利发展的密码,一位亿利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30多年来,亿利坚持以生态治理为幕,党建引领为笔,用绿色发展描绘出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 那曲的故事

党建在亿利的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重要作用?让我们从那曲的故事中先感受一二。

那曲亿利生态植树科技攻关党员先锋队种下了云杉、高山柳、金露梅和丁香等树木,75%的树木成功越过了5个冬天。

在那曲艰苦的自然条件下,那曲亿利生态植树科技攻关党员先锋队风雪无阻,艰苦作战,克服物资匮乏、气候恶劣、高反难熬等重重困难:为了应对经常性断电缺水的难题,党员们带头垫付费用租赁水车浇水、灌溉;为了保障项目按时推进,队长郝伟带头起早贪黑,顶着7级以上的大风开展测绘工作……

2017年11月,那曲已是寒冬,气温降到零下十八九摄氏度。为了给2018年的种植工作提供引种筛选的可靠数据,郝伟带领团队,坚持采集种子。车辆行驶到人迹罕至的卓玛大峡谷,由于河流阻拦,车辆难以通行。郝伟率先蹚过冰河,往返多次,将采集的植物种子送到车中。在不到4天的时间里,郝伟的团队辗转嘉黎、索县、卓玛大峡谷等那曲周边有林地区,行程2000多公里,开展当地乡土树种的调研,保证了2018年种植工作的顺利开展。

4月春暖花开之时,那曲依然是冰天雪地。而正在此时,许多植树的前期准备进入进行时。柽柳、高山柳等苗木种植前需要先把苗木的根系浸泡在假植池中,否则大风天气将会风干根部、枝条水分,必会严重影响苗木成活。为了保证把苗木根系完全浸到水里,必须要通过人工脚踩树苗。4月份的那曲,假植池里的水温接近冰点,大家跳入冰冷的池水中,用脚踩树苗。冰水没过大家小腿的位置,刺骨的滋味立刻涌上心头,所有人只能坚持10来秒,之后必须跳出池子,蹦跶一会儿取一取暖。

这样的故事非常多。可以说,在那曲,如果没有科技攻关党员先锋队,企业啃下“生态治理硬骨头”不会进展如此神速。

企业有关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每一次最难、最苦的时刻,都是企业当中的红色力量不畏艰险地冲在前面,非公党建已经成为企业艰苦创业的最强后盾。

■■ “党建惠民生”工程

暖了百姓的心

在亿利集团党委看来,只有在党的领导之下,政府、企业、社会形成合力,治沙事业才能开展得更加有效率,更加有成效。治沙不忘人民的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最大的支持和参与。

在这样的企业共识之下,亿利集团党委提出,在沙漠地区实施沙区“党建惠民生”工程。

30多年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亿利集团与沙区的23个村(嘎查)共建了联合党支部,组织农牧民参与沙漠生态经济建设,把以前单纯靠政府投资的治沙行为变成了依托市场行为而开展的全民有序治沙。

亿利集团无偿投入5000万元,实施了集“党建、教育、文化、产业”于一体、宜居、宜业的沙漠生态移民工程,先后建成了库布其盐海子农牧民新村、库布其七星湖蒙古族牧民新村、库布其杭锦淖尔生态扶贫新村和西藏扎囊藏族扶贫新村,生态移民373户、1040人。

企业成立了移民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帮助农牧民参与沙漠生态经济建设,实现农牧民多渠道就业创业,人均年收入达到了2万多元。

日益蓬勃的沙漠生态经济,为沙区农牧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创业机会。不仅是在库布其,依托集团在全国20多个省市实施的生态修复工程,亿利集团共组建有组织、有专业能力、有考核体系、有党小组的治沙民工联队232支、6000多人。企业常常组织培训,把治沙、种树、种草、种药材的技能传授给农牧民,也把党的惠民政策传递给大家。让大家既富了“钱袋子”也富了“脑袋子”。

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实践证明,亿利集团的党建引领模式,不仅极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同时也通过党建惠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和人民心连心的温暖。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公司资产突破1000亿元,拥有员工8000余人。2017年,经联合国环境署评估认定,1988年-2017年不到30年,亿利集团累计治理沙漠969万亩,带动脱贫10.2万人,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2018年,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被中国政府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 展望“十四五”

亿利集团用强有力的事实证明,红色力量的引领是许多民营企业成功的内在密码。面向未来,亿利集团提出,在国家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进程中,亿利要创新加强提升企业党建工作,以红色党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新的贡献。

就在前不久,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说:“中国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第一期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的项目已于近期有序开工”。16日,由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公司联合投资建设的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举行开工仪式,这是国家第一批开工建设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该项目是全国最大的光伏治沙项目,标志着我国“光伏+治沙”生态综合治理进入新阶段。

在绿色低碳的大道上,亿利又站上新起点。

2021-10-22 吴志红 从库布其到那曲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4104.html 1 亿利集团: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之路 14,10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