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金平 通讯员 李茜茜 刘霞
云南制造业历史悠久,是我国第一根导线、第一台电机、第一架望远镜的生产地,是“中国电线电缆、电机的工业摇篮”,还诞生过“五朵金花”等知名品牌……改革开放以来,以烟草等为龙头,冶金、煤炭、化工、机械等协同发展的云南制造业格局基本形成。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专家协商会”在云南大学会泽院召开,来自云南大学经济学院的“专家团”与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共同为云南制造业发展献智出力。这是云南省政协贯彻落实全国政协部署要求,把“专家协商会”与“委员工作室”相结合而创新开展的一次履职活动。
2020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制造业的产业层次偏低,大多数产业链条短,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要求云南“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健全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出台硬核措施,确定重点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首的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把先进制造业确定为率先实现万亿级的发展目标。
省政协主动担当,迅速行动。由于这一课题专业性较强,省政协决定借鉴全国政协工作经验,采用专家协商会的形式,依托在云南大学设立的“省政协经济界别委员工作室”,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共同破题。
组织活动的省政协经济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云南大学经济学院针对云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课题,开展了深度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操作性的研究成果,省政协积极搭建平台,邀请省工信厅等领导现场与高校专家面对面交流,使协商建议更具有实践性。
当天,专家们围绕云南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前瞻研究、反复讨论、踊跃建言。云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宁建议,加快推进产业链数字化建设,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协同创新,通过举办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转型升级主体,完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政策体系。
“云南经济运行具有依赖资源型产业和房地产的特征,应加大云南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改造力度,以产业集群模式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尤其要给行业协会注入活力,加强校企合作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梁双陆的建议引发共鸣。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陈瑛建议,创新人才培育引进模式,强化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干中学”人才培养模式,对“干中学”形成的技能人才进一步加大激励力度。
“建议加大滇中地区制造业发展规模,引进高端、产业链长的制造业产业,使滇中成为制造业集聚区,发挥集聚效应。”省政协常委、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罗美娟补充道。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先明表示,“建议高起点介入高科技项目投资并引导相关产业落地省内,充分利用绿色水电能源优势,发挥电价的低要素成本优势,提高引资项目与产业升级目标的契合度,实现从‘引资’向‘引智’转变。”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杨洋建议,以数据、技术、融合为三大着力点,实施“上云、互通、共享”数据治理、关键共性数字化技术攻关等专项行动,以数据促技术、以技术促融合、以融合促转型,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专家们还从发挥产业政策优势、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出口产品海外仓建设等角度提出了意见建议。
“专家们的建议精准务实,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我们一定认真梳理,加快研究,积极采纳。”听完大家的建议后,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周建中现场作出回应,并就《云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以及省委、省政府对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工作做了介绍。
省政协副主席董华表示,此次“专家协商会”凝聚了高校专家专业、凝练的意见建议,有效延伸了履职链、拓展了履职面、畅通了履职渠道,为助推云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政协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