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三同”日记

第一书记赶大集

本报“三同”辽宁小分队 张宝川 谢颖 刘彤 袁世鼎 徐康辉 陈姝延

从丰田村驱车,沿着乡道哈丰线一路向西,车窗外,苞米地和杨树林迅速向后飞去。车内一片欢声笑语:“我们赶集去喽!”

目标——西北方向——哈尔套大集!

10月25日一大早,丰田村第一书记陈阳,驻村工作队队员范有群、四间房村第一书记赵业兴就招呼“三同”辽宁小分队的队员一起去逛大集。

要说这哈尔套大集,在俺们这旮老有名儿了。刚驻村那会儿,陈阳他们老听同事们聊起。

哈尔套,系蒙古语,汉语意为“黑头山”,是哈尔套镇北面的一处山脉。早在清嘉庆年间,这里就有了农副产品集散地的雏形。上世纪70年代,哈尔套推行所谓的“社会主义大集”,令当地的商贸市场遭到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经过拨乱反正,三次移址、改造、扩建,“哈尔套大集”成为阜新地区最大的农村集贸市场,也成为辽西与蒙东地区物资交流的一个重要门户。

同行的丰田乡宣传委员杨旭亮回忆,小时候最期盼的就是跟着家里人赶着马车去哈尔套逛大集,“那会条件不好,买几个大麻花、切糕,老开心了!要是过年能买上一件新衣服,那心里就更美了!”一边想着,36岁的美女杨旭亮脸上泛起孩子般的微笑。

到了!

“大麻花,刚出锅的!”

“猪yòu、牛yòu、羊yòu,瞧一瞧,看一看了啊!”

刚下车,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就灌进大家的耳朵。

唉妈,这集老大了!吃的、穿的、用的,从大门牌儿往里能有好几百米长,有露天地儿摆摊的,还有大棚。十里八乡的人们都来扎堆儿,踅摸可心的物件儿。

赵业兴是第一次赶这样的大集。他蹲在一家卖五谷杂粮的小摊前,一问,苞米茬子2块5一斤,自个儿念叨:“苞米今年成品收购价一斤8毛7、9毛5左右,这儿卖2块多,中间还是有利润的……”

“你不能这么算啊!”摊主大妈一听这话不乐意了,声调一下子挑了老高:“那你再去了加工费乱七八糟的,再去了税、去了油(钱),咱还从别人手上批(发),你要多买了还能便宜……能挣几个钱儿啊?根本挣不了几个钱儿!”

赵业兴恍然大悟,刚从海军部队转业的他又上了一课。

在一家猪肉摊前,小分队的领队张宝川跟卖猪肉的老农唠嗑。

“猪肉多钱一斤?”

“12块!”

我们一位队员接话:“刚才那个摊是10块,你这贵了2块!”

“贵了好!”范有群冷不丁插了一句。

听到这话,猪肉老板诧异地瞟了范有群一眼,买东西还有往上抬价的?

看着同样一脸疑问的小分队成员,范有群解释:“前两天七八块,农民赔钱。猪肉价格适当上涨,农民就能增加点收入,最起码不赔钱。赔钱,老百姓就都不养猪了,来年就会出现 ‘猪肉荒’。要是猪肉涨到三十、四十,消费者咋整?”

“老群”这小账算得噼里啪啦的,整个一小商小贩!曾经在城里买东西也会讨价还价的他们,驻村一个多月,不知不觉已经被这旮瘩“同化”了。

看来是“立场”决定一切啊!

另一旁的陈阳突然发现了“新商机”:

“您这地瓜红瓤黄瓤?”

“白瓤!”

“多钱一斤?”

“1块!”

陈阳扭头跟小分队的成员说:“咱村种的地瓜是红瓤的,能卖1块5。”

他们边逛边合计:咱村光靠种苞米太过单一,丰田村多半是沙土地,适合种地瓜。回去还得给农民们上上课,琢磨点新路子。

逛了一个多小时,大家手里都有了收获:柿饼、冬枣、菇娘、切糕、烤烟、葡萄干、大麻花……我们这些从大都市来的吃货们一边吃得满嘴流油,一边聊着——为了品尝,也不全是为了品尝。

2021-10-28 张宝川 谢颖 刘彤 袁世鼎 徐康辉 陈姝延 “三同”日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4383.html 1 第一书记赶大集 14,38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