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奚冬琪
塔什库尔干,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中国最西端,拥有888.45公里长的边境,一线连三国,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而这里,也是刚刚荣获2021年“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的龙吉克·卡德尔的家乡。
龙吉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什库尔干)义务护边员,他的家族以四代人的青春和热血绘就了一幅少数民族爱国爱疆、守边报国的鲜活画卷。
“《冰山上的来客》讲的就是解放军解放我家乡的故事。”1896年,龙吉克的爷爷阿不力克木·阿尔比克出生在塔什库尔干一个贫困的牧民家中。由于这里曾经是古丝绸之路要隘,经常有土匪袭扰。为保卫祖国南大门,年轻的阿不力克木常常帮助边卡大队进行边境巡逻,带领当地各族牧民配合修建边境哨卡。从那时起,阿不力克木就把守边当成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工作。
1949月,龙吉克的大伯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守在帕米尔高原昆仑山脉的和田地区。3年后,龙吉克的父亲卡德尔·阿布力克木也穿上军装,来到某边防团服役,他们成为家族的第二代护边人。
沿着前辈的足迹,从小就对部队充满向往的龙吉克在1979年冬天光荣参军,17岁的他被组织分配到了新疆武警边防总队喀什边防支队,也成为了一名边防军人。
塔什库尔干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龙吉克所在的边防派出所就位于高原戈壁之中,从县城要坐好几个小时的卡车才能到达,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白菜、萝卜、土豆是冬天仅有的“三大菜”,而夏天只有蔫菜和烂菜,缺乏营养的龙吉克和战士们常常出现手口开裂。每日跋山涉水、夜宿雪岭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在巡边路上,龙吉克常和孤独、危险、寒冷相伴。
在派出所的几年里,龙吉克积极开展与转场牧民的“五同”(即同吃、同住、同乐、同守、同走)生活,成为千里边防牧民的知心朋友。在龙吉克影响下,村民们的爱国护边意识显著增强。一次,有几个外逃分子企图从村庄越境,正在放牧的牧民发现后立即联系四里八乡的族人,大家齐心协力将他们押送到300多公里远的叶城县公安局。
沿边地区地形复杂,在与各类不法分子斗争中,护边员们不仅要熟悉环境,还要积累足够经验、掌握必要技能。“老边境”龙吉克结合自己在部队多年的训练经验,总结出“随队实践教学和定期集中教学”两种培训模式,担负起义务培训的重任。通过“手把手”传帮带,当地护边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更令人欣慰的是,受龙吉克和家人们的影响,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护边员队伍,扎根帕米尔高原。
“过去我家里很穷,差点因凑不齐学费失去上大学的机会,是龙吉克叔叔帮助了我。”护边员古丽夏提·阿不都买提说,龙吉克曾告诉她,塔吉克族崇拜雄鹰,只有雄鹰能够飞过雪山,但雄鹰飞得再高也要回家,希望她好好念书,毕业后建设好家乡。
“有了大学生这支新生力量,护边员队伍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龙吉克高兴地看到,许多考出县城的大学生反哺回乡,自愿加入护边员这支光荣的队伍中。
2008年,身为武警上校正团级的龙吉克退出现役。“当时我可以去喀什市或乌鲁木齐市,但我选择回到家乡。”龙吉克回忆,父亲生前在曾经战斗过的瓦罕走廊上勒石(刻字于石),石碑上刻着一颗五角星,用塔吉克文写道:“我的一生无怨无悔,望我子孙守边爱国一辈子。”
龙吉克说,这早已不是一块普通的石碑,而是一块卡德尔家族的护边石,各少数民族护边员的初心石。“我要像爷爷、父亲那样,守护帕米尔高原的边防线。”
受父辈影响,龙吉克的两个儿子也先后入伍从军,毕业后都回到了父辈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接过守边接力棒,成了“护边家族”第四代护边人。
退役后的龙吉克在维护边境稳定上发挥余热的同时,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也被传为佳话。瓦尔西迭村是塔什库尔干的城郊村,周边群山起伏、雪峰群立,旅游旺季旅客不少,“如果建起‘牧家乐’特色旅游项目,应该能带动不少村民就业创业。”
致富先植新思路。龙吉克会同村委会的同志挨家挨户做老乡们的思想工作,村民们感到这个项目既可以保留自己的生活习惯,又可以赚钱增收,于是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据了解,该村的国家级5A景区——帕米尔旅游区日接待游客近300人次,20多户脱贫户人均日增收300多元,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龙吉克常说,他为自己能生活在这样的国度里而感到自豪,为自己能为守卫这美丽的国度而感到荣幸,更为孩子们有这样的担当而感到骄傲。
由退役军人事务部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