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巍
近几年,全国政协持续关注涉外法治问题,去年围绕“建设高素质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召开了双周协商座谈会,形成了一系列协商成果。今年的“提高涉外执法司法质效”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法治人才队伍建设仍是热点。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庆国在发言中“抛”出了一组数据:某海事法院年受理案件近5000件,在编法官仅36人,近几年还有10多位优秀法官辞职。
“涉外执法司法人才严重短缺仍是现实问题。一方面,涉外执法司法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另一方面人才流失也比较严重。涉外法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还很不相称。”贾庆国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历史与文化研究室主任刘显忠认为,提高涉外执法司法质效,归根结底是司法人员能力问题。但当前,我国涉外执法司法人才普遍面临数量短缺、素质不高、能力不足的问题。
“精通外语、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了解国际规则、熟悉国际惯例的复合型的涉外执法司法人员严重不足,通晓英、日、法、德、俄以外其他非通用语种的涉外法律人才更是稀少。‘一带一路’横跨65个不同国家,而国内司法界真正通晓哈萨克语和乌克兰语或中东欧国家语言的人就不多,更不用说法律了。”刘显忠直言。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工商联主席燕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易继明也分别对基层执法人员队伍建设和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做了情况分析并提出意见建议。
“加强涉外执法司法人才培养和使用这件事慢不得。”贾庆国认为,应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进一步破除跨部门交流的体制障碍,加大对涉外执法司法人才的培养、使用、储备力度。借鉴引进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在引进海外高端法治人才方面做一些探索和突破。
针对司法人才队伍建设,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表示,最高人民法院一直在努力健全涉外司法人员培养、选拔、引进、管理、使用机制,已经初步制定了涉外审判精英人才的选拔培养计划,计划在法院系统内分期分批开展选拔工作,争取三年内选拔和培养100名涉外审判精英人才,并将其纳入国家涉外法治人才库。
司法部副部长刘志强说,司法部已经启动了涉外律师专项培训计划,并开展了系统内法治人才的在职培训,同时也广辟渠道,与香港律政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选送高端的涉外法律人才赴香港学习培训,加快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步伐。“下一步,应持续增加人才供给,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完善人才培养布局,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
刘显忠建议“远近结合”提高涉外执法司法人员素质。从长远看,要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布局,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实施涉外执法司法专门人才培养计划。从短期看,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急用人才的短期速成培训,重点是利用好现有资源培养能够马上适应岗位需要的实用人才。
“一方面,可以从执法司法人员中选拔一批优秀同志,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地短期培训,短平快培养实践需要的各个方向的人才。另一方面,还应用好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和资源,通过现有合作渠道,创造更多涉外执法司法人员对外交流和境外学习实践的机会。”
刘显忠的发言得到了陶凯元的认同,她表示:“目前,应对全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队伍的现状做一个准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以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加强特定领域的专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