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艳红
10月28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召开“涉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举措暨典型案例发布”新闻通报会,探索打造涉老民事案件集中审理模式,推出五项司法服务举措,助力老年人权益保护。
通报会前,朝阳法院亚运村人民法庭公开开庭审理并宣判一起老年人赡养问题引发的姑侄间附义务赠与合同纠纷案。侄子赵某凡获赠房产后却不给姑姑赵女士养老,举家前往加拿大,不告知赵女士何时回国。于今年2月,赵某凡私自将案涉房屋以880万元价格出售。最终,法院判决撤销原告赵女士与被告赵某凡之间的附义务赠与合同关系,赵某凡返还姑姑售房款750万元。
该案主审法官付艳称,“部分老年人没有能够履行抚养义务的子女,转而通过赠与财产的方式委托他人为自己养老送终,符合我国法律的规定,而在受赠人未履行抚养义务时赋予老年人撤销权,也是保护老年人权益的一种表现。”
近5年,朝阳法院审理涉老民商事案件近5万件,较前5年增长42%,涉老年人案件数量呈现攀升趋势。从案件类型上看,涉老合同类案件数量较前5年增长50%,表明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提升。为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朝阳法院推出了息讼安老、诉讼便老、善意援老、智慧助老、普法护老五大工作机制,从推动涉老纠纷源头化解、提供涉老案件便捷服务、帮助受困老人纾难解忧、确保智能技术与老共享、强化尊老理念宣传引领五个方面,探索老年人权益保护的司法路径。
“此外,我院还将进一步打造涉老民事案件集中审理模式,由亚运村人民法庭专门审理涉老民事案件,探索涉老案件特别审理程序,引入家事调查、心理慰藉、回访帮扶等制度,为涉案老年人提供更为精准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北京市朝阳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刘黎表示。
朝阳区副区长杨蓓蓓介绍,截至2020年末,朝阳区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70.9万人,占比20.5%。朝阳法院立足老龄工作特点,打造涉老民事案件集中审理模式,这既是对中央精神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积极响应,又填补了北京市涉老案件专业化审判领域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