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武蓉 本报记者 韩冬
“从考察情况来看,成都市乡村在充分利用产权制度改革、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方面效果显著。在整体建设、设施配备、环境整治等方面让乡村居民收获了切实可感的更大便捷。”近日,记者在成都市政协采访时了解到市政协涉农领域界别视察组对“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在乡村领域实施情况的视察结果。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是成都市委、市政府“十四五”时期重要部署,是成都市委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长期制度设计。
此前,记者跟随由政协委员和部分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市政协专题视察组,到蒲江县甘溪镇藕塘村和成佳镇麟凤村、良峰茶厂,实地调研农村垃圾分类处置和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模式,了解当地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经验做法。调研组还到简阳市、龙泉驿区、彭州市、新都区等地视察调研,对农村居民增收、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乡村建设与环境整治等各方面的工作推进情况,有了较为深入具体的了解。
如何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潘冬梅、刘志斌等委员建议,提升乡村高端产业发展规模与质量,提供更多高收入岗位。组织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人员职业技能,促进农民工向产业工转变、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经理人转变。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提高对农村闲置土地、房屋的开发利用,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增收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增加贫困人口转移性收入。
“结合乡村住户分布情况,强化顶层设计规划,构建15分钟骑行生活圈。”李显军、张学权等委员针对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建议,根据人口规模变化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统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5G通信网络、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建设。推进农村商贸市场建设,有条件的区域进一步完善农村餐饮、旅游等生活设施建设。
“委员们还通过座谈会、‘小微协商’等形式,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乡村环境整治中的短板、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就继续推进污水治理、强化垃圾处理、多形式推进危房整治等达成共识。”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民进四川省委副主委杨建德表示,市政协将在凝聚最大共识的基础上,针对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短板瓶颈,提出更多关键、精准、有效的意见建议,共同绘就天府田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