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副司长姜庆国介绍,为了解决体育老师严重不足的现实问题,体育总局将探索优秀的退役运动员到学校兼职体育老师的做法。他举例说,四川省组织优秀运动员,包括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亚运会冠军,到学校兼职体育老师,采取了先上岗、后培训的模式。经过专业运动员的培训,孩子接受到了更加专业的训练,这种模式受到了学校、家长、学生的欢迎。姜庆国表示,面对课后服务体育老师供给不足的问题,邀请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也是探索当中比较好的做法之一。社会体育俱乐部利用学校提供的免费场地,家长出很少的钱就可以让孩子得到专业的训练。
当前,在“双减”政策持续发力、体育被纳入中考进程不断加快、“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观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体育教师供给面临巨大缺口。2020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对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在体育课程中,要做到教会学生健康知识,教会学生基本运动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专项运动技能。同时要组织经常性的课余体育训练、体育锻炼,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组织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活动。2020年,教育部和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把资源整合起来,共同服务于所有学生的“教会、勤练、常赛”这三大主题。此前,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也曾呼吁出台机制鼓励退役运动员兼职作学校体育老师。
姜庆国还介绍,2015年以来,体育总局会同财政部持续加大支持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向青少年在内的群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每年支持1200-1400个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同时,体育总局、财政部投入彩票公益金23.5亿元,资助地方建设社区健身中心、体育公园设施、健身步道等社区健身场地设施,逐步增加青少年体育锻炼器材的配置,为青少年创造了“举步可就”的健身场地设施。下一步,体育总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好体教融合,发布青少年体育“十四五”规划。
(周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