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雪
11月5日下午,全国政协围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这一议题,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是对外开放的标志。选择这一议题,已经不是论证要不要继续对外开放,而是讨论怎么样能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更好地对外开放。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今年又恰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20年前,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的一声槌响,世贸组织迎来了中国这位新成员。经过20年,中国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7.4%,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货物贸易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服务贸易从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从世界第二十六位上升到第一位……可以说,世界已离不开中国。日前正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说:“没有中国,世贸组织就无法称之为一个世界性的组织。”
同样,中国也离不开世界。中国制造业产能巨大,仅靠内需是消化不掉的。
这种相互需要,使得有人在说,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也是中国的世界。外贸使得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更为紧密。
在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商务部负责人向委员们介绍情况时着重提到,“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优势,有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有全球规模最大、行业最全、配套最完备的产业优势,将为增强外贸综合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言下之意,中国既能做世界的工厂,更可以是世界的市场。
几天前,45吨阿富汗松子包机抵达上海。在11月6日当晚的进博会专场带货直播中,12万罐阿富汗松子一上架便迅速卖空。“秒光”的背后,正是活力满满的中国市场。中国的生产能力强,消费能力更强。这是中国从世界工厂走向世界市场,无论从经济理论还是经济规律既是一种必要,也是一种必然。
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当下,新冠肺炎疫情阴霾未散,一些国家为求自保,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大国的担当。另一边,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了约3500亿只口罩、超过40亿件防护服、超过60亿人份检测试剂、超过16亿剂疫苗,积极推动国际抗疫合作,支持向发展中国家豁免疫苗知识产权。与此同时,中国继续敞开大门,通过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更加紧密同世界的交往和联系。
任何一段关系当中,都有值得改进的空间。中国同世界也是如此。
对外贸易的结构如何?效率怎样?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阻碍还有哪些?为此,在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委员们立足时代背景,从国际规则、金融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物流运输等方面提出具体问题,给出可行性建议。可以确定的是,经过这样的中国式协商,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和创新发展、不断扩大高水平开放的一些举措将会出台、生效,这种改进的意愿和行动力,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遵循当前的国际规则,更有助于我们创新手段方法,更好地建设未来的国际规则。
旁听着这样一场会议,可以感受到:对外贸易,往来的不仅仅是国与国之间的利益,更是全世界的共同利益,因为中国利益早已融入世界利益之中。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利中国,也是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