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天奡
10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21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约有990万人新发结核病,约150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死亡人数出现15年来首次上升。
“新冠肺炎大流行逆转了全球终止结核病工作的持续进展,终止结核病的目标正面临资金、技术、机制的多重挑战。”尽管对这一态势早有预见,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对结果依然表示担忧,并呼吁应进一步加大结核病投入,推进结核病研发和创新,实现终止结核病目标。
现状:全球结核病死亡人数15年来首次上升
2020年,世界各国都将目光投向新冠肺炎疫情,这也使得结核这个古老的传染病被不同程度忽视。同属呼吸系统传染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原本属于结核病的医疗服务和资源让位于新冠防控,导致结核病基本服务不足。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隔离封锁,也使得结核病患难以及时就诊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这份报告证实了我们的担忧,大流行导致的基本卫生服务中断开始破坏多年来在防治结核病方面取得的进展。”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击,使得过去一年结核病患者更难以被发现,确诊患者也难以得到及时治疗。《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结核病患者发现呈现下降趋势,患者登记数较2019年下降了18%、由710万例降至580万例,跌落至2012年的水平。此外,新冠肺炎大流行也导致接受预防性治疗的患者下降了22%。用于结核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服务的经费更是下降了9%,回落到2016年的水平。据估算,因基本服务中断导致的全球结核病死亡患者数,增加了大约10万例。
这与世卫组织制定的目标相比相差甚远,2020年底发病率只减少了11%,目标仅实现50%;死亡人数只减少了9.2%,刚刚超过设定目标的1/4;依然有近50%的结核病患者面临灾难性成本。
我国虽然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结核防控形势同样不容乐观。《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估算的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84.2万,发病率约为59/10万;结核病新发病例总数排全球第2位,仅低于印度(259万)。并且,中国患者的耐药形势依旧严重——2020年,我国依旧在30个耐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名单中,新增耐药结核病患者1.63万人。而耐药就意味着治疗时间更长、治疗花费更高。
未来:消除结核病有助于强化公共卫生体系
“实现全球终止结核病的目标,结核病发病率需要在2025年之前达到年均下降10%,2025年以后达到年均下降17%,但现在的下降水平还只有2.2%,挑战十分严峻。”世界卫生组织驻华办公室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性传播感染/结核病技术官员陈仲丹博士表示,终止结核病的目标实现需要于2025年前在防治技术上有重大突破,“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反复在呼吁要加大投入的原因。”
为应对这些挑战,在防治模式上,我国逐渐探索出以患者为中心的“三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黄飞介绍,“三位一体”模式以疾控、定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大机构为支撑,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全过程无缝衔接的诊疗管理。此外,2016年至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下,与盖茨基金会合作开发、验证并在浙江、吉林、宁夏三省成功推广了新的结核病防控模式。
具体来说,新防控模式首先将医院系统纳入结核病防治网络,每个县(区)和地(市)分别指定一家医院负责普通肺结核和耐药肺结核的诊断、治疗;其次,采用创新措施,确保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与时俱进;最后,该模式提高了基本医疗保险对结核病诊断和治疗的覆盖范围,从而降低了结核病特别是耐多药患者的灾难性医疗费用支出。三个部分协同作用,效果显著,提高了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质量。目前,这一创新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推广。
专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给结核病防治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契机,凸显了消除结核病本身对建立有效的卫生应对系统、抵御下一场大流行具有无可替代的重大意义。建立并维持一个能在大流行发生时反应迅速、准备充分、及时应对的系统成为各国难题。
同属呼吸系统传染病,消除结核病本身对建立有效公共卫生体系、抵御传染病大流行就具有重要意义。正如今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在世卫会议上所言,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给防治艾滋病和结核病带来更多挑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为爱守护,奋力前行:“我呼吁各国各界人士携起手来、积极行动,加强艾滋病和结核病防治工作,让更多防治成果惠及人类健康,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