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金玉
村里村外·乡村电影博物馆、夏加儿艺术馆、乡村美术馆、咖啡厅、酒吧、陶艺坊……若不是特别强调“乡村”二字,你或许会以为,这里是都市。
没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晏家坝村,常给外来客这样的错觉。自从以乡村公园社区作为发展定位以来,这里打破了人们对农村的刻板印象,成为游客争相探访的网红打卡地,也成为村民乐享其中的“诗意田园”。
“从贫困村到宜居村,晏家坝这个乡村公园社区,正在书写着农村发展的新故事。”雁江区保和镇人大主席汪勤云说。
晏家坝村“变形记”
早在20多年前,晏家坝村还是一只“丑小鸭”:地少人多、基础薄弱、一穷二白,村民的幸福指数并不高。
“2001年,晏家坝党支部在新任支部书记查玉春的带领下,修建了全区首条通村水泥路,发展蔬菜种植,拉开了晏家坝产业发展大幕。”汪勤云说,这些年来,晏家坝村的更多优势被不断挖掘和放大,交通优势、生态优势、人文优势,美丽“变身”的晏家坝村,让村民真正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两环四区”是晏家坝公园社区空间布局的关键词。“两环”是指两条环线绿道,包括5公里大环线绿道,可用于举办迷你马拉松赛事;3公里小环线绿道,沿线开展乡村田园艺术类的展示和体验活动。“四区”是指三崇堂社区,主要是体验乡愁文化;美美社区,主要是体验美食、美品、美景;乡居社区,主要布局市民下乡、联合乡居、共享度假等深度体验项目;居养社区,是指打造乡村分散式养老社区,长效激活农村资源的经济价值。
为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当地还因地制宜地修复传统建筑,在没有破坏乡村面貌的前提下,打造了晏家十二院、乡愁巷二十铺、乡愁巷八馆等特色景点,并租用当地老百姓闲置房屋等方式,盘活当地资产、资源。
在设计翻新下,那些长期遗留下来的老房子旧貌换新颜,成了“公益空间”,成了以阅读、品茶为乐趣的多元化休闲娱乐场所,甚至吸引了多家文创产业参与到乡村振兴中。
“这样的举措,一方面激发了农民参与的活力,一方面引流来更多游客。游客们纷至沓来,又促进了农村焕发新的生机,农民不仅物质生活更富足、视野更开阔,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元。”汪勤云说。
处处彰显文艺范儿
在村内,有一处特别的建筑,与台阶、周边设施围合形成曲线柔和的村民广场,又与大田景观交融,带来了富有特色的视觉享受。这里,原本是一个救生高台,20年前成为村级阵地,如今它有了新的样貌——晏家坝田园乡创学校。
“学校建成后,设置了乡创专业、非遗专业、农业专业、艺术专业、研学专业五大主题培训方向。这样的设计,是希望其能够更好地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助力乡村发展,为乡村未来提供强大的造血机制,同时吸引更多艺术家的加盟和新鲜血液的输入。”汪勤云说,经过建设后的乡创学校,包含一间陶艺工作室、一间多功能教室、一间文创休闲展示空间,如今已成为教学、陶艺、植物蜡染的培训基地。
作为村民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这里承载着众多村民的乡村记忆。家住附近的冯女士,正是这里的常客。“我的女儿两岁,儿子五岁,平时为了少让他们看电子设备,我会经常带他们来这里做陶艺、做植物蜡染,现在家里已经摆满了孩子们创作的手工艺品。”冯女士笑着说,“在日常节假日期间,还会有民间手工艺大师来这里进行非遗项目展演,比如剪纸、棕编等,通过传帮带的形式,来带动大家重视、学习、传承传统文化,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体验,让乡村也更有了文艺范儿。”
汪勤云介绍,在乡创学校建成后,村内还增设了一个新的5A级社会组织。它不以营利为目的,可以“以工换宿”“以技术换宿”“以课题换宿”,组织的最大愿望,是以公益的力量“温暖、陪伴和创意乡村”。除此之外,晏家坝村还会积极参与组织乡村艺术节,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敦善乡风民风。而积极构建崇礼、崇文、崇信“三崇”文化传统,正是他们一直努力的初衷。
无时无刻的“自然风”
葡萄、草莓、樱桃,晏家坝村蔬菜瓜果飘香,更是成为小朋友们的自然课堂。
“晏家坝乡村公园以‘绿色果蔬、乡村旅游、乡村创意’三大产业为支撑,当地村民利用果蔬产业优势,将田园打造为开心农场。”汪勤云说。
“我的孩子刚上幼儿园,老师有时就会带他们来这里采摘、上课,一方面进一步了解农作物、了解农民伯伯的不易,一方面又能亲近自然,体验动手劳作的乐趣。”来自周边市区的周女士说。晏家坝乡村公园社区的打造,他们也是受益者。
“这里距离市区只有10多分钟车程,真的是走出家门,就是公园。”周女士说。村里通过设计,把原有的大树进行造型,改建成树屋酒馆;把古渡口进行修复,可以乘船游览沱江;在大田上修建栈道,可以一探田园风光……每个周末到此一游,成了他们的日常习惯,他们早已成为社区大家庭的一分子。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晏家坝村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倾力打造乡村公园社区,既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又美化了村庄环境布局,还回引培养了优秀后备人才。可以说,晏家坝村让居民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好路子。”汪勤云说。
汪勤云正说着时,耳畔传来“嘎嘎”的声响。当地一位村民拿着扫帚轻轻哄赶着还未满月的鸭群,黄色的、黑色的小鸭子涌入村中小巷,宁静的村落又增添了一份田园动感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