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习茶而知礼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1月26日   第 11 版)

顾梦茹

不久前,为宣传“爱茶从娃娃抓起”的理念,茶宝宝公益摄影活动在北京启动。近年来,随着茶文化进校园,少儿茶艺培训等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习茶逐渐成为时尚。

我国是茶的故乡,数千年绵延的茶文化以其丰厚的精神滋养着人们的生活。如此丰富的茶文化大观园中,儿童习茶习什么,如何习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要,并带给他们受益一生的品质?我觉得,首先重在一个“礼”字。

孩子习茶,想来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我国素有客来敬茶的习俗,在我国某些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家长嘱咐孩子给客人泡茶敬茶的传统。可想而知,年幼时学习茶事,在我国应是古已有之。古往今来的儿童茶事也在这个“礼”字。

茶事礼仪与中华礼仪可以说一脉相承。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记忆,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家长叮嘱孩子奉茶时,要称呼客人,要双手奉茶,还要说“请喝茶”;在续茶时,要先人后己;在敬茶时,要先敬长者等。这些,正是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以礼待人,谦让以及长幼有序的礼仪……小时候融入生活之中的茶事记忆根深蒂固,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品行。事实上,源远流长的茶事礼仪拥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孩子可通过学习茶艺而获得更丰富的品质与智慧。

茶艺之礼更深厚。茶艺是泡茶的技艺和饮茶的艺术,人们在以茶待客的传统中形成了相应的礼仪。除了小时候记忆中的茶礼外,还包含更深层的智慧,诸如“酒满敬人、茶满欺人”的谚语、适时添茶的常识等,这些礼仪来自为他人考虑,来自时时刻刻的关照。“茶满欺人”是因为茶汤是烫的,太满客人无法端起品饮,有欺人之嫌;而时刻留意客人的茶杯,不让空杯断续的情况出现,则锻炼的是孩子时刻尊重、关照他人的品格。

茶艺有礼亦有节。有礼有节,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礼仪与分寸感。茶艺过程中,因有一定的程式与规范,孩子在学习中不可急、不可躁,在一块固定的区域备器、烧水、泡茶、奉茶,需有节制、要专心致志,才能冲泡一杯好茶,才能关照到身边的茶器、茶以及客人,稍有分神,或毁损茶具、或轻慢茶,或怠慢客人,均有损主人之礼。

茶艺之礼最终在于和谐。遵循礼仪规范是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方式。数千年来,茶文化形成了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在礼仪规范中感受人与环境、人与人的和谐应是其中之义。孩子学习茶艺,在对器物、茶以及人的尊重、礼仪之中,最终习得的是与器物、茶以及人的和谐之道。

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在一个儿童被多个大人关照的社会现实下,通过学习茶艺让儿童知礼仪,懂关照,或可让他们终身受益。

2021-11-26 顾梦茹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5783.html 1 习茶而知礼 15,78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