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王珂 采访整理/本报记者 谢颖
■编者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界创作奉献了一批优秀的党史题材作品,如“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等,令人印象深刻。这些美术作品形象、生动,深刻地展示了党的光辉历程,使红色文化形成热潮。党的十八大以来,美术界进行了一系列创作工程,影响深远。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珂参与了众多国家层面的重要美术创作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体悟,一方面在艺术上日益成熟,另一方面也展现了画家用画笔讴歌英雄赞美时代的初心。
一
2018年,“重大主题雕塑工程”和“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启动。这是新中国美术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创作人员最多的雕塑工程和美术创作工程。2019年,我接到了“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这个选题的创作任务,接下来两年左右的时间,我便全身心投入了这幅画的创作中。
党史题材创作首先要对历史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致力于组织领导工人运动,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在持续的13个月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而1923年2月4日爆发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这也是我接触选题后第一个想选择的具体表现内容。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目的是争取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军阀吴佩孚调动军警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反动派将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捆绑在电线杆上,强迫他下复工令。林祥谦宁死不屈,壮烈牺牲。京汉铁路工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被杀害时,身中三弹仍引吭三呼“劳工万岁”。如何用画面展现出这慷慨激昂的历史?
我喜欢京剧,我们这代人对《红灯记》可以说耳熟能详,唱腔台词都能背下来。在《红灯记》中,李奶奶跟铁梅说起革命家史,就讲到京汉铁路大罢工。此外,多年前我看过一部电影《风暴》,表现的也是这段历史。构思时,这些唱腔台词和画面都在脑中不断回旋,慢慢地,大的场景框架构思出来了:林祥谦和施洋是运动的核心人物,因此成为作品的核心要素。施洋是律师,设计为振臂高呼演讲的姿态;林祥谦是工人代表,以双手叉腰的形象出现,两个人物形成一动一静的互补关系。在他们背后,是体现铁路工人的蒸汽火车,火车喷发出的一团蒸气形成背光,把两个主要人物的轮廓凸显出来。除主体人物外,还有大大小小上百个人物,画面中,通过远近、虚实等手法与火车蒸汽等形成呼应,通过条幅、前景人物、服饰色彩等之间的关系引导观者欣赏。
在具体创作过程中,有非常多的细节。比如人物装束形象要符合那个年代,为此我们找了很多文字和图片资料;蒸汽火车的位置在哪里?有专家建议,表现铁路罢工,火车很重要,应在中间位置凸显出来;画面中还有几个孩子,我曾犹豫是否合适,经过与党史专家的沟通,认为符合历史,并且丰富了构图,得以保留下来……
《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中每一个具体人物形象,都有当时的人物作为原型。在创作中,画家是一个多重角色,既是导演,又是编剧,还是摄像、演员……要综合考虑主体场景构图,每一个角色在场景里有不同的视觉等级,主角如何烘托,主角配角之间的关系怎么体现等等。塑造人物不是只要像或者好看就行,更重要的是要有艺术表现力。
二
创作《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过程虽然艰辛,但我很有信心,信心来源于近些年来参与多项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所累积的经验、突破与思考。
最早接触这类创作是在2013年,我参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红旗渠》的创作,当时是配合龙瑞先生完成。记得构思的时候,在五次往返红旗渠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画了很多草图,从最初想画红旗渠英雄谱,到最后形成以青年洞为主的画面,我实现了从专注人物画到进行宏大题材创作的转变。
主题性创作其实很难。一是难在命题,历史是严肃的,不能随意发挥,需要了解和认识非常深刻后,才能“冲破”出来,找到完美的艺术表现方式;二是从中国画的艺术特性来说,中国画是写意的艺术,尤其是人物画,用写意的手法来表现宏大场面,表现写实的人物,在艺术上是个新课题。而想要有所突破,必须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创新。
后来,我又参与了“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承担《秦始皇统一中国》(与王巍合作)的创作任务。回想起来,那是一个倍感“折磨”的过程。这幅作品高5米、宽7米,共有202个人物,并且要表现秦始皇统一六国、修长城、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历史事件。记得当时画到100多人后感觉不满意,因为参考的是兵马俑的战士形象,没有“人味儿”。于是重新来过,专门找了几千个人的形象,以此为基础重新创作。器物的表现也不容易,比如戈,画完后专家指出这不是秦朝的戈,是汉代的,并且作战的戈和仪式用的戈也不一样,我们又花费很大的工夫查阅资料,最终确定戈的样式。对于史实的呈现,也颇费心思。我们用城墙上张贴的布告是小篆字体来体现“书同文”,用集市交易的上马车的轮子体现“车同轨”。这次创作历时3年,倾注了大量心血,也让我加深了对历史题材创作中叙事的重要性的认识,积累了驾驭大型创作的宝贵经验。
此后,我又创作了《光辉的起点》《香港与辛亥革命》《延安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蔚然成风》《人民的好县长高德荣》《瓦窑堡会议》等多幅作品,对于中国画写意性笔墨和写实性呈现积累了一定的心得。
驾驭宏大规模的现实主义创作,落笔前必须准备充分,资料准备得越充分,小图做得越仔细,大稿就会越顺利画得就越顺利。
中国画是写意的,要将造型转换成笔墨的意象,有笔墨无造型或有造型无笔墨均不可取。主题性创作重在表现叙事性,对事件的起因、发生、结果进行解读,讲述历史要相对客观,要尊重客观事实;而从事主题性创作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不管对事件、对人物,都要有自己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有别于他人的表达。不进入角色、没有情感的投入,是画不出动人的作品的。
三
这些年参与重大美术创作工程,我收获颇丰。一方面在艺术上,让我对中国画驾驭宏大叙事主题有了一定的突破,技法日益成熟,逐步探索出中国画笔墨的深度及其刻画现实人生的充沛能力;另一方面,作为生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我对时代充满了感恩之情,赶上新时代,用主题性创作的方式来表达时代的伟大与丰富内涵,何其幸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近期,我以不同形式参加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收获很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使人感慨,令人振奋,党取得的丰功伟绩激励着全体人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彰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为人民抒写,为时代放歌,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守正创新,多出精品。
美术作品能够生动、深刻地展现党的百年辉煌历程,激励人心,对于画家来说,用画笔描绘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无疑是重要的文化使命。我一直从事水墨人物画的创作,随着时代的进步,作为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画的创作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中国画作为国粹,首要的一点是传承,也就是守正,要把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把中国人的品格和精神守护好,否则中国画就不能称其为中国画;其次是创新。在坚持传统技法、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要有所探索,敢于尝试,把新时代的景观、人物、风貌用新的视角,用符合现代审美习惯的方式呈现好、歌颂好。我觉得这是中国画发展的基本逻辑和时代使命。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产生英雄的时代,我有幸见证这个时代,也随时准备用画笔去讴歌英雄、赞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