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周刊

百个康复健康小屋下乡记

——全国政协委员,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讲述履职故事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01日   第 05 版)

凌锋委员(前排左一)在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喳腊村康复健康小屋与村民在一起

韩毅 本报记者 刘喜梅

“我委正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政策,推动解决影响乡村医生服务积极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给乡村医生定级,给予各级乡村医生不同诊疗费标准,将会是促进乡村医生主动进步的很好尝试。”“支持鼓励具备相应能力条件的村卫生室开展各种形式的康复服务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近日,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收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她提交的《关于为村医能力定级,稳定村医队伍的提案》的正式答复。对于答复文件中的上述内容,她专门作了标注。

这件提案的提出与办复,是由康复健康小屋建设而促成的。

献礼建党百年

建百个康复健康小屋

心电图机、电子血压计、中频治疗仪、滑轮吊环训练器、安全护理带、康复训练平行杠、上下肢功率车、哑铃、木插板、助行器、康复弹力带、PT床、PT凳、立式保健频谱治疗仪、卧式保健频谱治疗仪,智能投屏电视……在江西上饶、云南昭通、贵州遵义等地的“康复健康小屋”内,这些“超出了一般人对村卫生室认知”的康复器械是标配。在这里,常见的脑卒中、偏瘫、膝关节、腰腿疼痛、扭伤等需要康复的人群,能够在乡村医生或康复技师指导下正确使用各种器械,加速身体康复。

这些“康复健康小屋”,是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为接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而倡导开展的项目。项目旨在培训提升乡村医生的技能,改善村卫生站(室)医疗条件,让村民在村里就能享受到好的医疗服务。截至11月底,小屋项目已经建成92个,还有8个已经完成调研选址,即将在12月完成建设。

“今年是建党百年,我们希望用100个康复健康小屋的建成作为献礼,并在2022年继续建设500个小屋接续助力乡村振兴。”提起康复健康小屋的建设规划,凌锋信心十足,她认为自2020年提出“要在2021年建设100个康复健康小屋”到现在接近目标完成,已经“开了个好局”。

之所以提出建设乡村“康复健康小屋”,首先是因为作为我国以及世界神经外科领域的著名专家,凌锋被誉为“中国介入神经放射第一人”,并曾担任世界介入神经放射联合会教育委员会主席及亚太地区介入神经放射联合会主席,她对医疗康复有着深刻的理解。很多脑神经系统疾病,手术治疗只是第一步,之后的康复治疗同样至关重要。与此同时,自2017年率队开展“致力于脱贫攻坚的中国志愿医生行动”以及多次跟随全国政协卫生“三下乡”行动到乡村调研时凌锋发现,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县级医院的设备和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乡村医疗却作为最突出的短板彰显了出来。

“这短板,势必会影响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发展规划。作为政协委员,如何帮忙不添乱?我们志愿医生在云南等地的县医院开展义诊时发现,来问诊的病人中真正患病的阳性率非常低。而我们下到村里去义诊时,发现有70%前来求诊的村民都是真正患有疾病的。这让我们感受到农村更需要医疗的帮扶。”凌锋向记者解释道。

如何找好帮扶的支点?有一个病例给了凌锋很大的触动。那是凌锋在云南怒江义诊时遇上的一个男孩。他年仅24岁,是一位截瘫患者,坐着轮椅来求诊。原来,8年前,男孩在一次下井干活时被砸伤,手术之后仅做了一个月康复就回家待着了,最终在8年里换了4个轮椅。

“我看了他做完手术的片子,发现他的脊髓没有断,并不是完全性的截瘫。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和康复,是可以恢复的。但因为村子里没有康复器械,也没有医生的指导,男孩只能在家里待着。”凌锋介绍。

在进一步的自主调研中凌锋发现,农村慢性病患者约占农村常住人口的10%,偏瘫、半失能人也占有一定比例。“慢性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劳动力,就可能导致因病返贫。”康复健康小屋项目建设计划,就这样在凌锋心中成形,并于2020年底正式提出。

提升村医诊疗水平

康复健康小屋来助力

投资建设是一回事,如何让康复健康小屋“活”起来,才是最大的难题。

此前,凌锋在调研乡村医疗帮扶时就发现,有些捐赠到乡村的医疗设备,因为村医不会用,导致设备被锁在了仓库里,不仅设备布满灰尘,就连锁具都生了锈,这“着实让人心痛”。

“中国志愿医生可以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抓手。”凌锋介绍,由她倡议、中国医师协会志愿医师分会组织发起的中国志愿医生行动,现已吸引了5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各专科领域的医生专家加入其中,由这些医生在乡村设立村医帮扶工作站,为村医准备了100学时的“两病中康”(糖尿病、高血压、中医适宜技术、康复基础技术)课程,一方面能够直接提升村医的能力和水平,让村医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从而“稳基层、强基层”;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村民直接受益于医生的诊疗能力水平提升。因此,就有了今年3月,凌锋在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关于为村医能力定级,稳定村医队伍的提案》。

坚定了“康复健康小屋”项目建设计划后,凌锋一方面依托凌锋公益基金会大力推动小屋建设,一方面在不停地在思考、探索,让小屋的效能获得国家和社会的认可。

“改变农村医疗条件落后的现状还有一个具体可行的措施,那就是在农村建康复健康小屋,配备简单的医疗物资,开通智能互联网,由中国志愿医生在小屋建工作站。”今年5月,在全国政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协商会上,凌锋在自由发言时段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意见。没想到,在部委回应环节,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专门回应了凌锋委员的提议,并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支持中国志愿医生行动,支持康复健康小屋建设”。这一回应,也得到了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的点赞。

今年10月,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赴江西革命老区开展卫生“三下乡”活动时,专门实地调研了上饶市横峰县龙门畈乡钱家村卫生室的“康复健康小屋”。该小屋运行9个多月来,已有近200人次接受了康复训练和慢病管理服务。村医小王感慨:“过去村民卒中术后没有条件进城康复,今年配上了这些设备,我就能够辅助村民通过理疗和康复来恢复身体机能,也能向县医院的志愿医生学习慢病管理,提高自己的疾病诊治水平了。”

参与“康复健康小屋”实地调研的委员们认为,该项目不仅为村卫生室配置了覆盖常见疾病术后康复所需的设备,而且通过在村卫生室设立志愿医生工作站、上级医院志愿医生定期到其签约村的卫生室巡诊等做法,村医的诊疗水平可在较短时间得到提升。这对于发展我国初级卫生保健事业、健全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稳定村医队伍有积极意义。委员们建议,国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对“康复健康小屋”的运行模式、筹资机制和持续发展能力给予关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扩大“康复健康小屋”投放量,支持上级医疗机构医生面向农村基层开展志愿服务,动员各方力量行动起来,为健康中国“强基层”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这些肯定,让凌锋确定在今年委员履职的作业本上,她已经写好答卷。

“其实,委员履职要‘既能上得了庙堂,也能下得了田庄’。可以说,经过近1年的探索,现在,康复健康小屋已经成为激活村卫生室效能、提升村医诊疗水平的有效载体,也是调动社会力量开展健康促进、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对于明年的康复健康小屋建设,凌锋充满信心和期待。

2021-12-01 韩毅 刘喜梅 ——全国政协委员,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讲述履职故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5964.html 1 百个康复健康小屋下乡记 15,96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