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融媒体记者 周佳佳 李木元 刘佳政
近日,《中国统计年鉴2021》(以下简称《统计年鉴》)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而同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1.45‰,创下了数十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新低。一时间,“人口负增长或提前到来”的观点引发热议。为此,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
2020年,人口出生率为何继续走低?
“出生率是由人口发展的长期趋势和经济社会的短期影响造成的。出生人口受生育政策调整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和经济社会条件变化的影响。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和生育水平不断下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短期影响,多重因素导致了人口出生率的持续走低。”在贺丹看来,人口发展和经济社会是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人口变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一种自然反应,人口出生率的变化和生育水平的下降,与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密切相关。
谈及2020年人口低出生率的深层原因,贺丹着重点出了一个重要社会问题:高龄少子化。
“高龄少子化是人口和经济社会互动的一个必然规律。近年来,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高龄人口不断增加,育龄妇女总数减少及生育意愿降低。因为生育决策是一个理性的过程,要考虑现在生育是不是合适、能不能承担养育孩子的压力等因素。”在贺丹看来,老龄化和少子化是一个相伴相生的人口现象,这个趋势不可逆,也是当前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重要因素。
“从长期来看,如果我们生育水平下降过快,或者人口发展长期趋势变动较大,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不利的。”贺丹表示。
2021年,中国人口会迎来负增长吗?
“到底什么时候会出现人口峰值,人口负增长到底哪一年会到来?不同的团队有不同的判断。”贺丹表示,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个团队专门作人口预测,并提出了一个零增长区间的概念。
“也就是说,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相差100万的时候,就处在人口零增长区间,那么很大的可能,‘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会进入零增长区间。但是,这个区间的时间延续可能有5年甚至更长时间,等人口变化稳定之后,才能确定是否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贺丹说。
在贺丹看来,虽然人口负增长是人口变动的自然过程和必然趋势,但如果负增长变化太快、变动太剧烈,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相关的政策会来不及做好准备。
“在人口负增长之前,已经有很多先期的人口变动信号,如2011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负增长已经出现,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倒逼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力量。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劳动力数量投入驱动转变为劳动力素质驱动,这些变化是在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不会一下子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剧烈冲击。”贺丹认为,人口负增长可以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人口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人口红利会减少或消失吗?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口红利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是否意味着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减少甚至是逐渐消失?
“人口红利,简单来说,就是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较大,被抚养的人口较少,由年龄结构优势对经济发展带来的额外收益。”贺丹解释说。
贺丹进一步表示,即使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仍有不少有利因素待挖掘。随着高龄少子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红利虽然会逐步消失,但是也有不少新的“红利”概念出现,如第二次人口红利、人才红利等。“要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挖掘高龄劳动力的潜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来促进人口流动和劳动力要素的有效配置等。同时,随着新增劳动力素质的提升,人口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就为劳动生产力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在提升,这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容量。”
“人口负增长的到来并不可怕。实际上我们有很多空间可以去作为。只要应对得当,人口依然会为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贺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