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意周刊

出圈“剧本杀”,如何守住“不该出圈”底线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06日   第 06 版)

“剧本杀”需要划红线 本报记者 田福良 作

赵爽 本报记者 奚冬琪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即使没有玩过“剧本杀”,也一定听说过。这种用剧本虚拟出一场谋杀故事,游戏过程中通过玩家代入角色中,搜集线索并找出游戏中真凶的推理游戏,近年来作为一项新兴娱乐活动,已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新贵”。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剧本杀”店面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从剧本创作发行到店面装修,再到游戏主持人、定制服饰道具的“剧本杀”完整产业链更是已然形成。《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预估2021年中国实体“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达154.2亿元,消费者人数有望达941万。相关数据显示,国内2021年以及之前经营“剧本杀”的门店已超过4.5万家,2021年有望超5万家,甚至可能突破7万家。

然而,经过几年的野蛮生长,“剧本杀”繁荣的表象背后,发展初期形成的一些乱象也逐渐浮出水面。近日,上海市文旅局官网就《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到,要求经营者对使用剧本自审并登记备案,“剧本杀”使用的故事剧本、设定的故事情节不得含有宣扬淫秽、色情、赌博、暴力以及与毒品有关的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教唆犯罪等情形。《征求意见稿》一出,“剧本杀”行业该如何更好地向前发展,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玩家:故事要精彩,但内容、形式不应“过线”

作为以“角色扮演”和案情推理为核心内容的游戏,在“剧本杀”相关论坛中,玩家们讨论最多的莫过于剧本的质量。哪些本好玩,哪些应该“避雷”,玩家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剧本的质量。

“没有了解就去玩的话,很容易‘踩雷’,不仅白花钱,游戏体验不好,也浪费了时间。”王莹是一名“剧本杀”深度爱好者,经常会和朋友约着周末去“打本”。从她自己的经历来看,大部分游戏玩得都很开心,但玩得次数多了,也就不乏遇到奇葩剧本和糟糕游戏体验的经历。

王莹表示,作为女性,玩“剧本杀”最反感的就是遇到一些“软色情”内容。“因为游戏人数不够,我和朋友有一次是与陌生人一起‘拼玩’一个剧本。剧情是偏情感向的,可以换服装。”王莹说,游戏开始她才发现,分给女生的衣服都比较暴露,而且剧本里还有几个人物酒后乱性的情节。这就导致玩的时候,真的有男玩家对女玩家动手动脚。“那次体验真是太差了。”王莹“吐槽”说,现在对“剧本杀”内容没有任何约束和审查机制,很多刚开始玩的时候还比较正常,玩到后面就开始疯狂打“擦边球”,但奈何“黄色”是不少商家眼中的“财富密码”。王莹提及,还有一次,剧情中有男性角色躲在窗外偷窥并意淫自己所扮演的女性角色的桥段。当时因为是和朋友一起玩的,大家也都是成年人,所以就没太在意。但回头细想,如果玩家中有未成年人的话,这样的内容显然就不合适了。

除了“软色情”,还有一些“灰色内容”也在“剧本杀”中泛滥。同为“剧本杀”爱好者的谢意回忆起自己第一次玩的“剧本杀”,就涉及强奸、堕胎、吸毒等情节。还有一些“剧本杀”为了迎合受众,故意掺杂一些非常恐怖的凶杀、暴力内容。无论是对事先不了解情节的玩家,还是对未成年人,都是非常不好的体验。

谢意提到,这个行业良莠不齐的作品真的太多了,没有筛查机制全靠大家口口相传的确比较麻烦也不太现实,所以《征求意见稿》要求有自审和备案可以理解,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支持。有些本子的确不太适合未成年人玩,希望去玩的时候店家可以审核身份证,18岁以下某些类型的本子不做推荐。“但作为玩家,我们也希望这个审核有明确标准,什么可以写什么不可以写,红线在哪儿。避免上面给一条虚线,下面自断双手的现象出现。”谢意说,成年人生活工作压力大,好不容易有了个“出圈”的娱乐项目,别因为这个把“剧本杀”“圈死”甚至砍没了。

从业者:行业要有“底线”,不能任凭粗制滥造“割韭菜”

如今,打开某电商平台,只要搜索“剧本杀”关键词,就能看到大量相关商品。其中最多的,莫过于剧本售卖。3.8元3000多本、1.99元3000本……几乎每家店的付款人数都已过千。尤其是一些比较有名的“剧本杀”,电子版本更是被多个店铺打包售卖。而从这些数量和价格就可以看出,其中绝大多数都涉及了盗版、侵权。

北京某“剧本杀”店主王敏前不久将店面进行了改造转型。此前,他的店铺一直用的是市面上比较大众的剧本和几个从发行商手中买到的“城市限定”剧本。转型后,他已经放弃了普通剧本,准备主推精选的几个限定剧本。王敏介绍,“剧本杀”的灵魂就是内容,但是这个太容易被复制了。只要有玩家玩过,内容就可以被复盘、还原、抄袭。“现在好剧本越来越少了,盗版、侵权又特别厉害,做得好的、不差钱的店都开始自己出剧本了。不过这样也防不住,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营销。”

眼下,越来越多的盗版、抄袭不仅让创作者和店家非常头疼,也在消耗和损害着整个“剧本杀”行业。

在某“剧本杀”论坛中,有用户将所在城市使用盗版剧本的店铺清单列了出来,可以发现,仅一个地级市就有近30家。一边是如火如荼地收购优质剧本,培训“剧本杀”写手,一边却是大肆打包贩卖盗版剧本、滥用盗版,曾从事“剧本杀”监制的林晓丽用3个字准确地形容这些“乱象”:割韭菜。

林晓丽说:“没有什么监管,全都是抱团,能捞一笔是一笔。”她提到,许多剧本作者学历只有高中甚至初中,内容也通常是古今中外乱抄一通,所以很多店主都知道,现在做“剧本杀”,最重要的是营销。至于抄袭、盗版等问题,更是没有人管,就算创作者想维权也十分困难。另外,这个行业还存在游戏主持人门槛低、流动性大、没有从业标准等问题。“有些组织号称可以给游戏主持人发证书,但发的也是毫不相关的体育方面的证书,以此骗取商家出培训费。所以有监管是好事,越规范越能更好地发展。”如今的林晓丽已经离开了“剧本杀”行业,但说起出台规范,她也仍然持赞同态度。

监管:需划清“红线”,促进行业繁荣有序发展

面对“剧本杀”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呼吁加强监管的声音其实早已有之。

今年3月,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沉浸式剧本娱乐专业委员会成立;10月,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印发《密室逃脱类场所火灾风险指南(试行)》《密室逃脱类场所火灾风险检查指引(试行)》;近日,除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了《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外,广东省广州市也于11月18日召开室密逃脱类场所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意见紧急协调会议,会议上提出要充分吸取各单位意见,特别是针对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商务局的不同意见,尽快形成《广州市密室逃脱类场所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职责分工》(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此外,10月29日,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发出“坚守行业发展底线,树立正确价值导向”的倡议,强调沉浸式娱乐行业要深刻认识内容安全、生产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要求沉浸式娱乐行业的广大经营者全面开展内容安全、生产安全自查、自管工作,不踩红线、培育向上向善的沉浸式娱乐文化。

剧本杀虽然构建了一个个虚拟世界,但显然不是法外之地。此次上海的《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了相关内容,例如密室剧本杀经营单位将成为剧本内容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须承担起把好剧本内容第一道关的重任。对此,王敏提到,商家可以明确限定参与游戏的玩家年龄,实现“分级”:既要禁止未成年人参与门店形式的成人剧本游戏,同时也可适度开发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剧本内容。对于目前业内剧本质量参差不齐、版权抄袭等问题,林晓丽认为可以通过剧本创作者与门店之间签订技术服务协议,由第三方监管备案的方式,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持续保障。

监管并不意味着“打击”,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如今,“剧本杀”除了开在一些线下的店铺外,也开始进军多个行业,如“剧本杀”+KTV、“剧本杀”+博物馆、“剧本杀”+文旅景区等,并打造出不少文旅品牌。这些用沉浸式体验的方式解读博物馆、艺术作品、历史景区背后文化意味的方式,不仅给这一行业带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用文化消费活动收获了一批年轻的观众,并由此普及了历史文化,可谓一举两得。而这也意味着,只有做好行业监督和管理,才能打造更多让消费者受益的精品项目。

2021-12-06 赵爽 奚冬琪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6213.html 1 出圈“剧本杀”,如何守住“不该出圈”底线 16,21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