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磊
如何用数字技术打造公益职业化教育新生态的可能性?如何合作推动公益行业人才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12月1日,“开启数字公益教育新时代”主题研讨会暨战略合作发布会在广东省深圳市举行。此次活动是在中国慈善联合会指导下,由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与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主办,活动将以深圳市为试点,率先推出公益慈善行业在线人才职业能力认证,这也是国内首次尝试。
社会组织人才发展面临挑战
2006年至2020年15年间,我国社会组织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2006年,我国社会组织总数为35.4万家;2020年,总数已攀升至89.4万家。本次活动上,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副院长黄浩明发布了《中国社会组织人才发展十五年》披露了上述数据。
该报告显示,社会组织尤其是基金会近年来的发展态势迅速,2006年,基金会总数为1144家,2020年已增长至8385家。15年间,基金会已成为慈善筹资的主体,在捐赠领域的贡献率平均数据超95%,基金会年平均增速达到15.5%。
黄浩明介绍,15年间,中国社会组织新增就业比例占全国新增就业比例年均值达到3.49%,远远超过就业规模占全国1.4%的比例;15年间,社会组织发展人才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2014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民非机构贡献率比例超过50%,到2020年,民非机构贡献率为60%;截至2020年底,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共计66.9万人。
从单个社会组织规模来看,全国社会组织2020年单个社会组织平均从业人员为11.88人。其中单个民非机构吸纳平均人数为12.48人;单个社会团体吸纳平均人数为11.26人;单个基金会吸纳平均人数为4.6人。
黄浩明梳理了15年间中国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态势并表示,优质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社会地位低下、人才队伍储备欠缺等已成为中国社会组织人才发展的挑战。
据民政部《2020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89.4万家,比上年增长3.2%;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1061.9万人,比上年增长5.2%。受限于行业资源、机构发展阶段,线下培训高成本等因素,除机构代表和高级管理人员,大量基层与骨干从业者难以获得系统、持续、有针对性的职业能力提升培训,且因职业能力未有专业评定标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从业者提升自身能力和素养的积极性。
黄浩明建议,从3个方面着手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是政策层面,建议将社会组织人才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形成职业教育规范,并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组织人才培养;二是行业协会层面,建议创建职业教育认证,建立社会培训体系,倡导专业人才机制;三是社会组织层面,建议加大员工职业规划,建立员工内训机制,增加培训预算投入。
“大数据+公益”助力人才发展
如何加快推动慈善人才的行业认定?业内专家认为,“大数据+公益”赋能公益行业人才专业化培养是解决行业认证的有效途径。其中,“公益慈善职业能力认证项目”在深圳率先落地,是公益慈善行业的一个开拓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了解,2020年12月,深圳市民政局印发《深圳市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5年)》,提出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深圳慈善领域专业人才信息库,推动慈善人才的行业认定。
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联合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依托后者的公益网校在深圳率先推出首个在线公益慈善职业能力认证课程,课程内容以问题为导向,从实践行动出发,完成职业入门和成长必修课,核心课程得到相关基金会的支持。师资涵盖了行业专家、资深从业者和行动者。双方透露,将于2022年1月上线推出该课程。
两家机构的合作,第一步是通过公益网校提供系统的线上通识课程和职业能力课程学习,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学员,可获得由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和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共同颁发的一级认证证书,在申请就读深圳国际公益学院EMP国际慈善管理教育项目时有机会获得奖学金支持,同时优先获得由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提供的学习培训、行业交流、慈善资源对接、慈善宣传的机会。
“公益慈善职业能力认证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将逐步探索基于行动力和领导力的二级、三级职业能力认证内容以及公益慈善行业岗位职业认证内容。
课程内容方面,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网校自2019年起相继开发并推出公益通识、传播与筹资、公益平台运营、项目管理等核心模块,这些将成为在线能力认证项目的核心必修课程。公益网校执行副校长叶婉透露,下一步还将增加党建引领、社会组织运营和管理、社会创新等模块,面向公益慈善从业者提供专业、系统、可及的公益职业入门与成长学习服务。
广州市汉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陈志强介绍,作为相关国际项目管理课程训练及考试认证的合作伙伴,该中心将与公益网校合作,共建开发系列国际发展领域(公益领域)项目管理网络认证课程,将系统性的国际项目管理培训和认证体系引入国内,既为公益人士提供全面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实用的项目管理工具,还为其提供职业发展路径。上海复恩将与公益网校合作,推出系列公益通识内容词条,组成职业公益人“新手词条包裹”和“职业进阶词条包裹”。
“公益慈善职业能力认证项目”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在推动专业化的进程中,认证制度的建立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希望项目能够得到更多认可,进而推动认证制度的不断发展。”核心课程讲师代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助理教授梁镗烈说。
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刘国玲认为,慈善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慈善行业发展的障碍。在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发展较快的同时,公益慈善学历教育仍然滞后,非学历教育的培训逐渐成为公益慈善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公益慈善职业能力认证项目’以数字化教学模式培养慈善从业人员,有利于探索建立慈善人才培养体系,为深圳慈善事业发展培养更多的中坚力量。”刘国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