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金玉
退休以后,你会做什么?含饴弄孙、周游世界,抑或是到公园里跳一跳广场舞?众多选择中,还有一项,正在成为不少中老年人的选择——加入志愿者队伍。
12月5日,第36个国际志愿者日,我们走近老年志愿者,看一看退休的他们,如何乐在其中。
“这是六朝宫城城墙遗址,这是六朝时期大型排水设施,这些可能是当时用于架设桥梁的木桩……通过这些遗迹,我们能够感受到公元三到六世纪六朝时期作为东方大都会——建康城的繁华和建筑的辉煌……”
3年前,南京人皇甫素红或许不会想到,南京六朝博物馆内这跨越千年的件件文物、历史遗存,有一天,会成为她最熟悉、最亲密的“伙伴”,陪伴退休的她一起与成千上万的观众对话。
“刚退休时在家带孩子、做家务,生活相对单调。自从成为六朝博物馆志愿者,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它让我的退休生活充实而有意义。”皇甫素红说,至今回想起当年那位志愿者无意间的“牵线搭桥”,她都倍感欣喜和奇妙。
“一次偶然机会来六朝博物馆参观,遇到志愿者讲解,听了以后,印象深刻,感觉比自己参观收获要大得多。原来,每一件文物都包含着众多的历史信息,有着丰富的内涵。当时脑海中就萌生一个愿望,我也要成为志愿者,把六朝历史文化讲给更多人听。”皇甫素红说,恰好,2018年博物馆进行志愿者招聘,她果断报名。“没想到竞争还很激烈,那一批有400多人报名,最后只录了三四十人,通过率仅有十分之一。经过近半年的面试、培训、考核,我终于成为六朝博物馆一名志愿者!”
如愿以偿的皇甫素红,用出勤率表达着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博物馆要求志愿者每个月来两次,每次半天。我则是每周至少有两天来打卡‘上班’,朝九晚五,准时准点。有时博物馆活动需要,来个三天、四天、五天也没问题。”皇甫素红笑着说,现在引导服务、咨询服务、讲解服务和社会教育等活动,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
“有一次,我在前台服务时,有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跑到我面前说,‘阿姨,我听过您讲解,我还记得您讲的青瓷鸡首壶呢’!这真的让我很欣慰,没想到孩子记得这么清楚,仿佛给她小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一颗文博的种子。”皇甫素红说,游客的反馈就像是一份礼物,让她甘之如饴。有时“上班”,上午一场、下午一场,每场讲解下来至少一个半小时,她也丝毫不觉得辛苦。
做志愿讲解,给她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我不仅自身汲取了六朝历史文化知识的给养,更通过和观众交流,和其他志愿者交流,收获了方方面面的知识和弥足珍贵的友情。”
博物馆的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的来自事业机关、院校,有的是医生、护士,有的是警察,还有的开了个人工作室。皇甫素红笑着介绍:“他们大都是各行业的精英,我们常常举办志愿者沙龙,大家根据个人特长,进行习茶、插花、做手工活动等,从中我也掌握了一些新技能,生活更丰富多彩了。”
活到老,学到老,也成了此时皇甫素红的心声。“自从当了志愿者,我发现自己太需要学习了,会利用一切机会去学习。”过去,身为教师的皇甫素红总是在督促学生努力学习,现在,志愿者这个光荣的身份,也成了敦促她学习的“教鞭”。
“我们志愿者组成一个‘品行金陵’小分队,利用周末去参观南京的各个博物馆,去游览南京的名胜古迹,去走访南京大街小巷,去了解南京的历史脉络、发展现状。我们还组成古代文学读书会,定期系统研读古代经典文学,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让自己的讲解更加生动丰富。”皇甫素红说,“志愿服务,既是服务他人,也是在完善自己。”
志愿服务如同打开了生活的另一扇窗:美丽、温馨、斑斓。“走进博物馆,向观众介绍一件件精美文物背后的故事和丰富的内涵,感觉特别充实快乐,也很幸福。我愿意一直做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六朝,爱上南京。”皇甫素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