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周刊

探索村医务室“新型运营”模式

——访北京市通州区政协委员、慈航医疗中心主任陈莹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15日   第 06 版)

陈莹委员(左)与小组委员一起在讨论

本报记者 田福良

“基层的健康管理服务应是下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12月13日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通州区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阳光会议中心召开,通州区政协委员、慈航医疗中心主任陈莹发出呼吁。她声音温和,一头短发、浓眉大眼,精致而干练。

围绕探索基层医疗新模式,陈莹准备了提案并接受了记者采访。她说:“把基层的健康管理工作抓好,使其能真正地深入到健康社区、健康家庭,不仅能为老百姓提供最后一公里的健康服务保障,也能作为疫情防控网底工作的一个抓手。而且在未来一段时期,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

陈莹是内蒙古海拉尔人,也正是因为出生在北疆的草原城市,从小就经常和父亲出入农村和牧区的她,目睹了牧民和村屯的村民们因病患要到很远的城市就医,甚至跋山涉水的困境,有的人还因就医不及时而失去宝贵的生命。这,在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走向社会后,陈莹在北京通州区创办了慈航医院,多年来,她不仅带领医院服务当地,还一直关注边远地区的百姓和草原上的牧民。改变边远地区就医难,这是陈莹多年的愿望,为此,她多次利用医院的5G技术为边远地区送去医疗帮扶,改善了部分基层百姓就医难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客观来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国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已经有了重大改观,但健康中国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如何借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之势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以建设健康乡村是当前乡村医疗发展的重要要求。”陈莹表示。

基于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也基于对草原牧民和农村生活环境的了解,陈莹经过深入调研了解到,当前,农村和牧区医疗需求大,但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仍集中在城市,这种现状仍未得以有效改观。要想真正改善农村医疗环境,率先改变农村医务室的硬件建设是关键。

“目前,农村医疗存在医务室设施设备落后、村医职业风险大、人力资源缺乏、病患基数少等难题。医务室设备基本上还是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这些设备根本不能满足当下病患和健康管理的需求。”陈莹忧虑地说。

陈莹告诉记者,在与村医的接触和交流中,感知到村医也想为当地百姓提供好的医疗服务,但苦于培训机会少,技艺得不到提升,有些培训也流于形式,对村医提升技艺帮助不大,且缺乏奖励机制,导致村医不愿意参加培训。制约村医不能全心全意服务病患的另一个原因是,村卫生室的隶属关系和产权不清晰,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乏必要的风险分摊机制,这导致村卫生室应对医疗风险的能力弱,一旦发生医疗事故,继续运行的困难大。

村医待遇问题也是影响村医从业积极性和服务能力的重要问题。陈莹多次从调研中了解到,大多数村医务室人力资源缺乏、条件落后、村医待遇低,未能享受城市医生同样的标准化薪酬待遇,加之村医老龄化严重,虽然大多数村医已达到退休年龄,但仍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却缺少养老保障,导致后续乏人。另一个问题是,农村空心化严重,大量的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村医务室的服务人口明显减少。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生活条件和交通状况的改善,村民患病后更愿意到城市大医院就诊。导致村医实践机会少,医务技术提高慢,甚至逐渐荒废,这样恶性循环,村医务室生存困难。

“抓好基层医疗服务管理已迫在眉睫。”陈莹建议,应采取“探索以‘互联网+经验’的医疗机构介入村医务室运营”的模式开展基层医疗管理服务。通过“互联网+”的医疗机构派驻专业人员提供定向帮扶,这些专业人员可以不限于职业医师而拓宽至有医学背景的人,让他们通过“互联网+医疗手段”,让村民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比如,可通过互联网建立村民健康档案和健康大数据分析,实现智慧村医规模标准化运营模式,同时可参照病房制管理方式,组建乡村专职医疗专家,出诊、巡诊、培训、帮扶等。

“推动基层医疗特别是乡村卫生室建设,政府是主导力量。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目前能够享受政府补贴的乡村医疗项目,基本都被限定仅公立医疗机构可以参与。建议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放开参与机构的限制,鼓励具有资质的社会机构参与。当然,这种探索可先开展区域试点,模式成熟后可在全区推广,这样可以极大地解决基层百姓的就医难等相关痛处。”陈莹最后表示。

2021-12-15 田福良 ——访北京市通州区政协委员、慈航医疗中心主任陈莹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6653.html 1 探索村医务室“新型运营”模式 16,65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