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市县政协

用爱坚守

——记陕西省汉中市政协委员李振华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27日   第 08 版)

本报记者 路强

10月22日晚,随着4名火炬手接力传递、点燃火炬,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西安正式开幕。4名火炬手中,有盲人运动员和肢体残疾运动员,他们在“火炬助跑员”的帮助下共同完成了火炬传递。陕西省汉中市政协委员、汉台区政协常委、区残联理事长李振华正是第三棒火炬手、盲人运动员周国华的助跑员。

“我是来自基层一线的残疾人工作者,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多年,广大残疾人朋友自强不息、不向命运低头的拼搏奋斗精神给我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忆。”李振华说,体育运动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强,是一遍又一遍对身体极限的挑战。而对于残疾人运动员来讲,他们往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祝愿所有参加比赛的残疾人运动健儿能够点亮心中梦想、实现人生腾飞。”

在一些人眼里,残联是一个清闲、养老的单位,可李振华不这样认为。自担任现职以来,李振华始终把“用爱坚守,真心实意为残疾人付出,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勇于担当作为,勤勉履责尽职,在让全区1.8万余名残疾人充分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也让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为此,汉台区残联先后4次被省、市残工委表彰为先进单位,连续7年被市残联表彰为残疾人工作综合先进单位。她本人也获得了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全省脱贫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后,李振华敏锐地意识到,残疾人的春天到来了。调查数据显示:汉台区共有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4426人,占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的12.6%。“尽管残疾人家庭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但在脱贫路上,残疾人一个都不能掉队。”李振华下定了决心。

残疾人要脱贫,产业发展是关键。2017年3月的一天,徐望镇徐家湾村热热闹闹好像过年,原来这里正在举行残疾人扎扫帚比赛。徐家湾村地处偏远,残疾群众比较集中,怎样帮他们同步迈入小康?经过深思熟虑和细致调研,李振华积极同汉中市的几家大商场联系,将每年上万把扫帚订单给了徐家湾村的残疾群众,并派专人实地指导。就这样,贫困残疾人足不出户就可以收获每年上万元的收入。

“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曾是重度残疾人家庭的真实写照。为了解决残疾人在脱贫攻坚中的这个“老大难”问题,李振华带领同事,积极实施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对重度残疾人贫困家庭的帮扶由“输血式”转变为“造血式”。

一场车祸,夺去武乡镇孙某的双腿,让这个家庭多年陷入困境。为了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区残联为他争取并实施了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一举解除了家庭的“后顾之忧”。对此,孙某的爱人感激地说,“丈夫住进托养中心,我也从家中解放出来,在城里打工,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实施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以来,汉台区共建立省级托养中心1个,其他托养服务机构3个,实现各类型托养服务2000余人次,切实减轻了残疾人家庭负担,真正实现了“托养一个人,解绑一群人”。

2020年7月8日,家住汉台区汉王镇的周某和儿子带着一面印有“为民解忧,真情服务”的锦旗到区残联,她拉着李振华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们,你们真的是把好事办到了我们心坎上!”原来,周某的儿子患病多年,因长期在外地工作,一直未能带孩子鉴定和办理残疾证。李振华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联系周某并协调医院对其子进行了残疾鉴定,帮助其子顺利拿到了残疾证,并现场为其办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2.5万元的康复救助资金,使他能够进入专业机构进行为期10个月的康复训练。

为了方便更多的残疾人办证,李振华还与当地医院积极协调,定期开通办证“绿色通道”,残疾群众到医院可以实现残疾人证一站式办理。同时还协调组建残疾等级鉴定专家组,到残疾人家中开展入户鉴定。通过此方法,有效解决了800余名残疾群众办证难题。

……

在李振华办公桌的抽屉里,有一个旧笔记本,里面详细记录着她所了解到的全区所有特殊困难残疾人的姓名、家庭住址、具体困难等情况。李振华说这个本子是她的“账本”,时不时要拿出来“查查账”,看看是否每个人都享受了政策和救助。这些特殊困难残疾人的喜乐忧愁,在李振华心中的分量都很重。

2021-12-27 路强 ——记陕西省汉中市政协委员李振华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7283.html 1 用爱坚守 17,28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