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丽 本报记者 王有强
种业位于农业产业链的最前端,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种业发展情况如何?存在哪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在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各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纷纷把目光聚集于此。
“在过去的100年间,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60%来源于种子技术的改良,成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民盟河南省委会认为,提高种子生产环节和全产业链的运作效率,提升种子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生产效率和市场价值,对于种业振兴、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民盟河南省委会在调研中也发现,河南省种业发展存在品种竞争力不强、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比较滞后、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意识较弱、种子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民盟河南省委会提出推进种业发展的具体建议:研发先进育种技术、实现种子产业的标准化、加强市场监管、扶持培养领军型研究团队和种子企业……一条条对策靶向施治。
如何突出河南特色,加强种子技术攻关?河南省政协提案委近日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农业专家和相关部门深入商丘市实地调研。在全会上,省政协提案委和盘托出调研成果:集中全省优势资源,突出河南种植特点,聚焦种业关键问题,加大科技投入和政策支持,开展种业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提升种业创新能力;突出新品种培育,提升大众消费品质,引领消费新的热点,形成河南农业发展新优势;抓住中央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机遇,以企业为主体,一体化配置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要素,大力扶持全省优势种业企业发展。
育种研究与市场需求脱节、基础研究与品种选育“两张皮”问题一直困扰农业大省的种业发展。省政协常委、小麦专家郭天财对此苦寻良方。“打破科研重复、封闭、低效的瓶颈,针对良种培育‘卡脖子’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研究,加快种业创新资源共享和现代育种平台建设。”会上,郭天财给出自己的答案。
可喜的是,近年来根据河南农业种植实际,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培育出了高产高筋“双高”小麦、糖尿病人专用小麦、籽粒宜机收玉米、高油酸花生等一系列新品种。对此,省政协委员张书芬在会上进一步建议:加快培育高产高效、绿色优质、专用特用的农产品新品种,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市场需求。
打造中原种业航母,是省政协委员、民革河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吕心阳的夙愿。如何扶持全省优势种业企业发展?吕心阳在会上呼吁:确立种业企业作为资源创新应用性研究的主体地位,在贴息、税收、农机补贴、土地使用、育种平台建设、上市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优化种业资本,建设河南种业投融资平台;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探索权益资本化、托管、共投共管等科企合作新机制。“特别是要培育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种子企业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推进种子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种业企业。”吕心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