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艳
虽然中小企业蕴含着蓬勃发展的力量,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却始终无法跳出传统金融的既有框架,有没有一种新的能力能够打破这种框架?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就曾在一次演讲时指出,中小企业贷款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和取得信息成本过高,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则可以服务于小微企业。
显然,用金融科技之力提升金融机构能力,将是更好服务实体,服务中小微,打破既有框架的一种可能。也正因为如此,金融机构也在努力用数字科技不断提升自身的金融科技能力。
在12月29日,由B.P商业伙伴主办的D大会-金融科技论坛上,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提出,在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银行机构借助数据、技术、应用、能力、生态等方面的优势,成了数据要素市场的“排头兵”,正在实现数据“无处不在、即时赋能、可信安全”。
在何宝宏看来,当前银行的数据资产管理已经步入“深水区”,接下来就是要通过统一数据资产管理体系,解决数据孤岛问题;通过敏捷数据开发,解决数据开发流程冗长的问题;通过评估数据价值,开展数据运营,扩大数据消费端范围,解决数据价值不显著的问题。以此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为企业提供更多更精准的金融服务,也更多借助科技能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而不仅仅是银行,随着产品复杂度上升、客户需求升级、数据基础建设需求、销售渠道变化快等产业需求的增长,证券基金行业在传统模式下也面临着流程生疏、没能力匹配产品、数据反馈不及时、数据颗粒度不够、主观判断干扰客观数据、调优机制失真等痛点。
对此,神策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咨询专家杨雪杉表示,可以通过数据视角、功能视角、业务视角建立的数字化运营平台,为证券基金行业提供全场景、全链路、全触点、自动化运营的一站式数字财富管理平台,帮助企业实现构建全端数据采集能力、形成高质量的数据管理能力、实现全数据打通的能力、强化数据分析可视化能力、结合业务场景进行落地应用的能力。
而从银行1.0时代到银行3.0时代,商业银行已经逐步实现了从物理网点服务到线上化、移动化服务的转变。但也不难发现,目前银行业的转型还仅仅停留于传统业务的数字化、线上化升级,银行业务范围和商业模式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对此,北京领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伍四杰提出,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应用,将为商业银行转型提供新的机遇和可能,推动无形化、开放化、智能化的数字银行4.0时代的到来,因此他呼吁银行要抓住新科技融合机会,去解决传统框架下中小企业融资征信难等问题,通过金融科技手段解决症结。
就在前不久的“第九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上,平安银行依托卫星技术搭建的“平安星云物联网平台”成功入选“2021年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典型案例”。正是依托“平安星云物联网平台”,平安银行结合AI摄像头等技术可以做到实时监控各类实体的真实生产能力,如在深圳总部可以实时看到内蒙古牧场上奶牛的生理特征、身体状态、活动轨迹等。正如平安银行交易银行事业部总裁李跃称,贸易融资过程中,银行最怕的是贸易交易不真实,如今星云物联网帮助银行监测到贸易交易是否具有真实性,大幅提升了实体企业获得银行融资的可获得性。
而微众银行则通过“全线上”的企业贷款模式,即“微业贷”,将所有的流程线上化,并以大数据为依托进行风控,通过大数据技术解决了过去的金融机构难以解决的风险控制问题。
科技的进步正在促使着金融行业发生巨大改变,而这种改变最终的目的还是更好地服务实体,服务客户。可以预见,随着金融科技的赋能,这种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也可以期待,随着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治理体系的逐步健全以及金融数字化服务能力的提升,“十四五”期间,也将为更多实体企业以及中小微企业描绘出更好的金融服务图谱。